听林怀民说了关于他舞蹈作品《流浪者之歌》源自印度的灵感,忽然觉得印度是那么一个超现实的地方,如此离奇。
据说恒河的上游是火化尸体的地方,尸骨化为灰烬即便扔入恒河。随波而走,河的下游用做人们生活饮水之处。在一条河中养生送死,多么让人震撼:原来生和死就是一件事情。我们的文明里,死亡被掩饰了。或者真的只能到了印度,才能被提醒,生命就是这样的,也似乎只有在印度,即便是汗水都留得那么真实。
据说印度的佛陀其实是凡人。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的是人生即空,活在当下才最真实的道理。一种对生者的追问:究竟该怎么活?佛陀说要有爱的活,要慈悲的活。或者佛陀看到人生在世很多问题的确无法解决,因而选择回归一种笃定当下的态度和乐善好施的情怀。
据说在印度,没有哪里的乞丐比印度的乞丐更像乞丐。当你面对那么多双伸来向你要钱的手时,我们的良心被受考验。或者说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考验在印度都能被遇见。课本上读到的和我们对自己的想象统统都需要被重新定义。
据说只有去了印度,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已经被“Schedual”了。印度的火车和飞机可以迟到六、七个小时。不过当你改变了心态,没有关系,火车是一定会来的。你可以坐在月台上看很多很多来往人群的面孔,可以读很多书,可以重新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你的时间。
或者是应该去看看赫尔曼·黑塞的书了:《悉达多》、《德米安》、《慌源狼》、《彼得·卡门青》……
或者创造的常态就是一对另一种感觉的渴望,一种向往,好像被一种芬芳吸引着。
林怀民说做《流浪者之歌》的时候思考的更多的是将技术归零,仅仅只是为了去找回一个身体。是那种原始的身体冲动还是印度引爆了他创意的灵感,最终升华创作?
都有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