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业维艰》六章&七章。
作者用“脏话”的故事,打开了我对这本书第四次的阅读。作者作为脏话的带头人CEO,如何回复部分员工对此的提议。
我对这段内容有两个赞同点:1.脏话(不一样的言辞刺激)是个技术活,在某种情况能有激励的效果;2.有时候,领袖需要言简意骇地表明态度,而非一定非得提出具体地坚决办法。回看第五章描述马克·克兰尼的内容,一位同志对他的评价“文化适应性差”。克兰尼说了大概“如果你们无法完成某某的业绩,我就一枪打爆你们的头”的意思。如果做不到,他真会打爆这些销售的头么?很明显,他不会。想起带队上嘉年华的那段准备时间,我意识到了所谓“出言不逊”所带了效果,意义非凡。
搞事情
办公室的政治,其实我还是很好奇的。作为一个天真的骚年,对此我还是显得稚嫩许多。内部成员们在现有的格局下(相对稳定),动的小念想。我的理解都是围绕利益:职能范围,升迁,人事调动权利等。
文中对升迁的观点:普通员工应由所在部门的主管推荐,而部门主管的职务变动则要由董事会决定。其目的:1.公司升职与业绩挂钩,至少会让员工们干劲十足;2.这样的选拔过程可以为手下的管理团队提供必要的信息,好让他们了解你 的决策意图。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适度的野心是合理的。对于主管而言,这也是维系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前体。“最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做法莫过于让他们怀揣使命感去工作,让他们相信这份崇高的使命值得他们把个人抱负暂放一边”——使命感,这里作者推荐了一本书苏斯博士的《乌龟大王亚特尔》。
说的好听是“投资自我”
“彼得定律”:在一个集团中,员工只要表现出众,就能得到提拔,直至被提拔到一个他不能胜任的岗位(即他们的不称职击级别),自此无法再获得提升;具有不可规避的特性,因为我们无从预知某个人的能力会在权利解体的哪一层止步。
“坏榜样法则”:一个团队内部无论哪个层面出现滥竽充数的人,他们都会像蛀虫一样影像其他成员,最终使得能力出众的人也渐趋平庸;体现的原理,员工会拿他们上级中能力最差的那个人做参照物。如以某个最平庸的副总为参照物标准,部门主管提出升职要求。
作者在文中描述的是,通过制定正式的升职标准,才能有效降低上述“规律”与“法则”所带的不良影响。我的疑问,在于以下2点:
1.在集团中,遇到危机的情况下(苹果公司出现危机,请回了逆境中的CEO乔布斯),部分属于“规律”的员工在这个阶段的确表现十分出众与有才能(在 “当天才员工变成超级浑蛋 ” 有相关叙述)。就用文中“例外”的升职流程么?
2.“法则”的标准,是什么?是管理水平?还是业务水平呢?相关主管以某上级的哪一块最弱的能力作为参照呢?主管人事行政的某位副总,行政管理能力弱,所以成为了人事行政总监的参照?
在不放弃或者不能放弃的路上,“一对一”这样的沟通方式很重要。
对于自己的员工,很直观感染;
对于同伴(或许作为CEO,你没有同伴),分担部分责任;
对于上级(股东、投资人),传达反馈;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于自己的。请问你的心,怎么走,这很重要。
创业维艰,艰苦的心境自己感受得最明白。作者在前文讲述的,家庭也是如此,转让公司也是如此。大病一场,说到底,外人是不会在意的。
多交朋友,我坚信这个是有助于自己精神安抚的良药。感谢自己在15年启动“一期一会”的受虐小计划,即使时间不那么充裕,即使效果不一定那么美好,总要走在路上看看的。
企业的顺境和逆境的概念,是否值得反复阅读,深刻记忆。
企业的顺境:在某一阶段,企业在核心生产领域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且该领域的发展呈上升态势。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工作重心是拓展市场,进一步巩固现有实力。
企业的逆境:企业面临的是生死攸关的威胁。这些威胁的源头各不相同,有些是因为竞争,有些人是因为市场的变化、供应链的变化等,不一而足(乱事一遭遭),赢得市场是关键。
优秀的领袖具备的特质
1.制造“梦”,勾画蓝图(乔帮主);
领袖是否有想法,勾画的蓝图是否有趣、新鲜、引人入胜。最重要的,其是否能在逆境中做到(逆境回归的乔帮主做到了)。讲故事,是该特质的表现。
2.吸引他人追随自己(比尔·坎贝尔);
一个成功的CEO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将聪明人招到麾下,而没有哪个聪明人愿意为自私自利的人效劳。这样的领袖会营造一种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氛围:“众多员工凭借一种主任翁精神,一心一意地为工作做贡献。”这让我想到前时间阅读的《参与感》,描写的小米在发展路上给员工们带来浓厚的主人翁(参与感)精神。
3.足够的实力,实现理想与抱负。
这个很笼统,纯粹而简单的能力。“想想能否跟随他一头扎进前路莫测的丛林,并且相信他能够带我走出去。”之所以举得笼统,主要是文中没有界定清楚(或者是个人没看懂),还有就是作为员工的角度,怎么去发现这样特质的人呢?
做CEO,做领袖,做组长都罢了。生活中存在很多选择,我们会穷尽脑汁去做选择。创业维艰,艰苦的事情接踵而来,不会停歇。逆境到顺境,问题也是不断。我们一是要应对现有的问题,二来也是做好未来可能问题的应对;如读书,读书笔记只是加深自我主观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读书。但对书中的内容一定是存在疑问的,作者写下的内容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现在的时代。我们在书中的内容选择着是否信任,是否加强思考。
请问,你的心怎么走,只得自己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