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在PD教学中的比重很大,是个绝对重点。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基本有这样几点结论:
1.情绪无需抑制,也不能被抑制,应当通过正常的途径表达。
2.情绪可以管理,工具之一:冷静空间。
3.感觉(情绪)好了,才能做的更好。
4.正常在25岁以后,管理情绪的生理机制才发育完善。
5.情绪有传递效应——镜像神经元。
以上结论,从观察角度出发,我感觉有点face to face 。今天看NVC受到启发,不如从情绪的背后再观察一下吧。
大概想到这样2个切入点:
1.为什么会有情绪?
2.情绪作为重要的心理活动,对我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对第一个问题,我理解的答案是:
面对周围环境的改变、事态的发展预期方向以及他人的反应(语言、表情、动作),我们给出了解释(有可能是潜意识层面)以及信念。我们迫切的要表达出这些解释以及信念,使用语言描述最慢,动作可能很快,但最快的是情绪(主要表现的途径是面部表情、短音节发声)。当然,这里不讨论“解释”与“信念”的正确与否。
对第二个问题,我理解的答案是:
情绪是个信号。这个信号既是给他人“看”的,也应该是给自己“看”的。它在“告诉”他人和自己,当下我的一些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可以将情绪发展分成这样几个阶段:
1.施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恰当的方式将情绪发泄出来。
2.平复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启我们的情绪管理机制,回归理性的思维。
3.思考阶段:这个阶段开始思考自己/他人情绪背后的意义——真正需求是什么?
4.处理阶段:通过语言或者其他工具与他人/自己沟通,了解以及确定需求是什么,并探讨如何为之而努力,并加以实施。
怎样的方式是恰当的方式?如何发泄是科学的健康的?管理情绪的方法有什么?对于需求,思考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分辨?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沟通技巧?如何努力——合作?协商?
细思起来,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开一次课了,呵呵。容我仔细想想,也欢迎大家对以上内容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