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
【读书笔记】琳琳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日本的工具书还是比较好读的,今天已经读完了第三章。第三章是书中的重点,介绍了读书和读书笔记。作者是以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去读书的,因此读的非常细致,会通读,重读与做标记,利用便利贴和标记书中内容的方法做记号,方便整理读书笔记。
作者推荐两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一种是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另外一种是剪报式读书笔记。“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和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两部分。这种方法不但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还可以加深理解。剪报式读书笔记不是说要把书的内容裁剪下来,而收集“与书相关的东西”,比如书腰,信息卡片,书签,书评等,采取这些行动后,可以加深大脑对书的印象。
作者认为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读书笔记】祖莹
《为何家会伤人》
性格如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性格,是通俗的说法,换成心理学专业说法,即人格。所谓人格,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即一个人内在的客体关系。形象表述出来,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也就是说,性格是一种关系。自信,通俗理解,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然而,从逻辑上讲,不存在A相信A这回事,存在的,只能是A相信B或B相信A。那么,什么叫自信?简单来说,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套用客体关系理论的话,准确地表达,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所谓自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所谓倔强,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凭什么!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将来做了父母,可能不能给予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我们的爱可以带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内心。
【读书笔记】希阳
《太平轮一九四九》
细数太平轮出事原因:最后一班太平轮出事原因,传说纷纭,有人说是超载,有人说是船员只顾饮酒作乐。太平轮原定1月27日上午启航,后改到下午2时,直到开航前,太平轮仍在进货,当天午后四时半才开航。有人说“那时甲板与码头齐平,以前我上船得由梯子上船,而此次竟是抬脚即可上船”。可见太平轮吃水载重的程度。葛克(生还者,妻子和三个女儿均罹难)提”全船无一空地,非货即人,因此加速下沉”。生还者徐志浩描述:太平轮与建元轮,都是晚上夜行,熄灯急驶,太平轮大副当天已喝醉,交由三副掌舵,三副忘记调舵,等发现建元轮迎面而来,提醒挂灯鸣笛已经来不及,两船相撞时,又没有即时放下救生艇,放下后,也没人割断绳索逃生。(据纪录片《寻找太平轮》讲述:当时南方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为将学校迁移到台湾进行考察,过年与在台湾探亲的亲女团聚,没有买到船票的他,认识太平轮的上述三副而登船,在太平轮事件中罹难。)
【读书笔记】
《穷查理宝典》
权 威—— 错 误 影 响 倾 向
服从权威而造成的认知错误,在生活中很常见,人们的反应总是不加思考的,自动的追随权威,所以有很多是愚蠢明显可笑的错误,做一个理性的人也是有阻碍的。作者列举了1例:果。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部 队 给 某 位 将 军 安 排 了 新 的 飞 行 员。 由 于 将 军 就 坐 在 副 机 长 的 位 子 上, 这 个 新 的 飞 行 员 感 到 特 别 紧 张, 他 很 想 取 悦 这 位 新 老 板, 乃 至 把 将 军 在 座 位 上 挪 挪 身 体 的 细 微 动 作 误 解 为 某 种 让 他 去 干 傻 事 的 命 令。 于 是 飞 机 坠 毁 了, 飞 行 员 落 得 了 半 身 不 遂 的 下 场。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根据理性而不盲从即使是权威人物,有时候简单就对了。
【读书笔记】要血命了
《朗读者》
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张梓琳,23岁便成为华人首位“世界小姐”,婚后又有了可爱的女儿。
张梓琳曾经练过十几年的田径,获得过全运会跨栏比赛的冠军。我们所了解的她是那种说话轻声细语,仪态万方的,这种反差很奇妙。在“世界小姐”的光环下,也并没有让她变得迷失自己,内心却始终回归平凡,“我只是一个幸运的普通人”这是她给自己的定位。
2016年她迎来了她新的角色,就是成为母亲。今天张梓琳要为我们朗读的是刘瑜的一篇文章《愿你慢慢长大》。这是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那种对女儿的希望,担忧和害怕失去,也许是许多母亲都会有的心情。我最喜欢文中的那句: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可能每位母亲都希望能给予我们最简单的快乐,最简单的幸福。我妈常说的一句话:妈不图你建功立业,只图你平平安安。
《朗读者》一天一位嘉宾,一个故事,一篇文章,一份温暖。
【读书笔记】于小姐在达里尼
《追风筝的人》
“那男孩有他父亲那张满月似的脸庞,翘起的下巴,扭曲的海贝般的耳朵,还有同样瘦削的身形。它是那张我童年见到的中国娃娃脸,那张冬天时看着呈扇子状展开的扑克牌的脸,那张我们夏天睡在爸爸房子的屋顶上时躲在蚊帐后面的脸。他剃着平头,眼睛被睫毛膏涂黑,脸颊泛出不自然的红色。他在房子中央停住,套在他脚踝上的铃铛也不再发出声响。”
这是阿米尔第一次见到索拉博,对他的描述。今天读的是,阿米尔找到索拉博,为了带索拉博走,阿米尔被阿塞夫打倒在地。索拉博为了救阿米尔,用弹弓射伤了阿塞夫的眼睛,然后他们逃了出来。觉得索拉博和哈桑有着同样的高贵品质,哪怕他还只是个孩子。这段里的阿米尔也很勇敢。虽说是这样,依然看的很心痛。因为,阿塞夫是个大变态。
【读书笔记】阿仔
《好好说话》—演讲
用故事陈述避免大脑空白
我们在准备演讲时经常会有个误区,就是死记硬背。把演讲稿内容写成文稿,然后逐字逐句地将稿件背诵下来。这种方法不仅让演讲变成背诵任务,演讲的状态也是在回忆而不是陈述,自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应对演讲时大脑空白有一招很简单的方法:故事性陈述。三个步骤解决上台后的大脑空白。
1.用故事,带大纲
你要把演讲的内容想象成故事,因为故事本身就是有逻辑和因果关系的。讲故事说的话不同,细节不同,但你一定不会漏掉关键的转折点。自然不会说了前言忘了后语。
2.说故事,加感想
最简单的演讲结构就是先点出主题,讲一个和主题相关的故事,最后谈一下自己的感想。不但不容易忘词,效果也会比长篇大论演讲好很多。
3.贴标签,存故事。
平时应该用心记一些好故事,一个故事可以应用到多个场景中。如果能把一个故事贴上不同的分类标签,可以帮助你应付不同的演讲场景。多记一些好故事,这样就不会怯场,尴尬没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