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白红英
【内容提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可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分别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爱上语文;教师简单教语文——教到点子上;合理利用教材——实现高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 采取措施 核心素养
随着教改的实行,语文课堂教学是越来越复杂,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要想在考试中取得语文高分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我想还得从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出发——教材、教师、学生。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产生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可通过三条路径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爱上语文。
语文知识的学习,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通过引导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文本对话,在朗读中悟情;再从想象入手,入文入境等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提前一周带领学生全面预习了本课。在此基础上,我安排了一项任务,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成2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编排2个课本剧。小组之间互不沟通,尽量表现本小组的主题,同时,老师给出评价标准,建立比赛机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独立的个性化自主阅读。组员之间相互合作,认真探究,从角色的分配到情节的设计,再到演员的就位。组员们献计献策,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小团体的力量。同时,小组之间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除本组成员外,一切信息概不外漏,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值得称赞。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授课正式拉开了序幕。这节课作为全校的一节研讨课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课堂上我进行了简明的安排之后,两个小组之间的比赛就正式开始了。第一组的人物角色中饰演皇帝的孩子,无论从神态、动作,还是人物语言方面都表现的恰到好处。将一位昏庸、虚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蠢皇帝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组孩子们的表演也毫不逊色,他们的道具、服饰、头饰等都经过了用心准备。甚至从这些东西本身就能看到孩子们绘画、手工的特长,想象力的丰富。其中,有一位瘦小的男孩反串了皇帝的妃子。只见他头戴宫花簪子等饰品,身穿粉色旗袍,讲话奶声奶气的,逗得全场师生笑声不断。孩子们通过惟妙惟肖地表演,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理解了主题。这场精彩的表演,无不见证了孩子们多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评委组的老师和学生代表也对此表演进行了公正评价,既肯定了孩子们的亮点,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大家都表示,今后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乐于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地爱上语文。本次研讨课师生们收获颇多,留给我的反思也很深刻。怎样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恰当合理地引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二、教师简单教语文——教到点子上。
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在积累中学会审美与文化传承;通过练笔,让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语言,让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长久以来,我们都在打造高效课堂,策略甚多。如何让老师教得不费劲,学生又学得轻松,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才明白只有老师课前付出心血了,备课扎实了,一切准备就绪了,课堂上才会收获惊喜。因此,教师对自身的备课必须是高标准严要求。
记得2018年5月30日,我在长安区的兴国中学参加了一场区级观摩课活动,我授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反应课堂效果真不错。评课老师和教研员老师也都分别给予了我中肯的评价。其实,这样好的课堂效果是我最初所始料未及的。
回想起我备课时的种种,真是感触颇多。当时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而活动中需要我上七年级的语文课。于是,我就在七年级的课文中选择了《太空一日》。我选择这篇文章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是统编版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新课文,具有极强的挑战性。之后,我就认真备课,搜集材料,制作课件。当我自认为准备已经很充分了,就请来长安区教研室的老师们听课把关。结果三位老师一致推翻了我的上课模式,并要求我重新备课。在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得重新设计教学思路。说实话,当时真是压力不小。但是,我倔强的性格使我越挫越勇。我没有气馁,在吃饱喝足之后,抓紧每分每秒去精心准备这节课。
为了激发孩子们上课的热情,我剪辑了一段关于作者杨利伟登月前准备过程的一段视频资料,用于课前播放;我之前制作的课件过于陈旧,于是就在网上重新下载适用的动态模板;在教研员韩勃老师的启发下,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
登月前准备过程的一段视频资料,用于课前播放;我之前制作的课件过于陈旧,于是就在网上重新下载适用的动态模板;在教研员韩勃老师的启发下,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他是如何应对的?”用来贯穿整个课堂。观摩课活动当天,我突然又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事先沟通不到位,上课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上课内容,因此压根就没有预习。好在我当时较为镇定,我是最后一节观摩课,不存在影响到别的老师上课,于是我就自作主张,课前给孩子们留了20分钟让他们通过速读课文进行预习。
正式授课时,孩子们的表现很出色,似乎并未因为事先未作充分预习而受到多大影响。师生互动效果良好,课堂氛围始终融洽、和谐。我想,毕竟是县城中学的孩子,基础扎实,语文素养高。我从内心对孩子们课堂上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是他们帮助我完成了一堂满意度较高语文观摩课。
此次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课堂的教学思路清晰,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落实,以及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都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得到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也虚心听取了同行们和教研员老师提出的改进意见。尤其是刘艳艳老师讲到的关于异地教学的相关知识。我想,一节观摩课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授课经验,更多的则是今后在教科研方面的新启示。一节高效课堂的形成,关键看老师能否教到“点子” 上,我以为,教师教得越 “简单”,学生学得越“轻松”。本次经历,我获益匪浅,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合理利用教材——实现高质量。
让我们走进教材,结合课本要求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我们还需要走出教材,扩展阅读,让学生联系自身学习生活的实际,准备活动的内容,在探究实践的多元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我在教学实践中略有启发。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下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课时这样设计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三年来的有关学习、生活等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让学生重温初中生活的欢乐与美好,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集体的力量,同学间的友情及衷心的祝福,增进友谊,促进班集体团结向上。
3.在备战中考最关键的时候,为学生坚定信心,做好最后的冲刺,为更高一阶段的学习鼓劲。
4.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片段叙事,抒发初中三年的情感和感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明确得与失,正视生活,正视人生,正确面对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课前听老狼的歌曲《同桌的你》,由谈话导入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二、进入课题
1.明确活动的目标。
2.再回首,往事如风。
三年的时光将悄悄过去,相聚就像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蓦然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了多少欢乐和苦楚,而今心头不免涌起了那一缕缕的惆怅,而今心头不免有些依恋。在那欢聚的日子里,我们曾经一起努力过、失败过、沉沦过……但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
3.展示丰富多彩的香积寺逸夫中学校园生活的照片。
4.集体朗读诗歌。
三、活动一:往日重现
1.要求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一定要讲真人真事。
2.学生讲述三年中在学校学习、生活的高兴事,烦心事或印象深刻的事。
四、活动二:说句心里话
1.播放链接的音乐《相逢是首歌》。
2.即将离开初中母校,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同学想说什么呢?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对某人最想说的话,写在纸条上。
3.深情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五、活动三:展望未来
1.提醒学生中考在即,只争朝夕。
2.班长、语文课代表上台作活动总结。
男:初中三年,说它短暂,却有1000多个日夜。
女:初中三年,说它漫长,却不过从一楼到四楼的距离。
男:总想,以一种宁静,将一切幻化为简单。
女:总想,以一种摇曳,将一切沉淀为美丽。
合:初中是一本仓促的书,纵有几多不舍,些许迷茫,
可岁月的鼓点,正催着我们勇往直前。
男:距离中考已时日不多,让2019年6月的笑容见证我们三年的付出。
女:在校时间已屈指可数,让2019年6月的鲜花回报老师三年的辛劳。
合:十年后,我们再相聚,看日益发展的母校,看无私守巢的老师。那时的我们,携着兰花的馨香而来, 致我们无悔的青春,致我们可爱的母校。
3.教师赠言:
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4.师生合唱《明天会更好》。
投影字幕:
今天,你们以香积寺中学为荣;
明天,香积寺中学以你们为荣!
六、布置作业
请以“岁月如歌” 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字数不限。
整节课下来,听歌曲,讲故事,朗诵诗歌,合唱等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在同一时间达到了感情上的共鸣。原来语文课的学习竟然可以这样的使人快乐!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多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