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碎片化时代,如何训练大脑排除干扰、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深度工作的理念就是《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 · 纽波特提出来的。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决定工作价值的,并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 “水面” 之下真正的 “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先来看看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深度工作?
解释这个问题时,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 “最小阻力原则”,说的是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本能地选择一个“最小阻力路径”,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地事情。也就是说,当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总是从简单地工作开始,因为这些工作阻力最小。
根据最小阻力原则,人们如果长时间在简单、低效、低价值的工作中切换,等到再回到重要工作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因为人脑的注意力调控,并不像计算机进程调度那样简单。对于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任务,人脑内有不同区域和机制进行处理。但无论时哪种机制,当你不断切换注意力目标时,大脑的处理能力都会降低。
除此之外,我们过去的认知偏见也会导致我们无法深度工作。比如很多人认为,忙碌代表生产力,只有忙碌才能有产出、才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越忙碌越能干,完成的事越多、效率越高的观念偏差。这种观念偏差忽视了对事件本身的难度以及事件的价值等因素。所以,比起留出大块时间做有价值的工作,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这种看得见的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步骤。
第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作者根据职业特征介绍了4种深度工作的模式:
- 节奏模式,适合深度工作的入门新手。
- 双峰模式,适合普通上班族或者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教师、创业者。
- 禁欲模式,适合自律的自由职业者。
- 记者模式,这是比较难的深度工作模式,在培养深度工作的初期,不建议你一上来就采用这种模式。
第二步,适应和重复你的深度工作模式,将工作内化成习惯
第三步,像经商一样去执行工作模式。
第四步,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