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北宋京城著名的歌女,她被岭南的百姓誉为“女神医”,她就是宇文柔奴。宇文柔奴,又称柔娘,点酥娘。大诗人苏轼曾有诗曰:“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对他的好友王巩(王定国)能有一位天姿国色,蕙质兰心的美人非常羡慕。宇文柔奴不仅琴棋书画皆擅长,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并且她的医术非常高明,果真是一位“奇女子”。
在我国古代女人从医本就是一件稀罕事,歌女出身的“郎中”就更一枝独秀了。宇文柔奴的父亲本是一位御医,后来因事被冤枉入狱,继而死于狱中。而她的母亲没能经受住打击,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不久香消玉殒。更可悲的是幼小的柔奴在父母离开后,被她的叔叔卖入了京城的"行院"。行(háng )院的老鸨见柔奴生得眉清目秀、聪颖可人,于是对她精心培养,希望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回报。十几岁的宇文柔奴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但她深知此地不宜久留,后经父亲宫里的一位太医好友帮助,脱离了苦海。柔奴也顺理成章成为太医的小助理,给老师打下手,同时跟着学习医术。她本身就有天赋,所以很快便学有所成。
这时的柔奴正是少女怀春的年纪,于是在碰到了能诗会画的才子王巩之后便坠入了爱河。可此时的王巩已有妻室,而柔奴也是真的爱了,宁愿只做王巩身边没有名分的歌女。而就是这位痴情的歌女,在后来王巩遭受苦难时,成为唯一一个陪他走过人生低谷的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与他交情颇深的王巩也被牵连,被贬到了岭南宾州(今广西宾阳)。当时的岭南被称为“南蛮之地”非常的落后。得知王巩被贬消息后,他的妻妾下人大多都离他而去,唯独柔奴甘心跟随王巩远赴偏僻之地。
宇文柔奴曾尝尽人间疾苦,非常同情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而岭南湿热多顽疾,柔奴便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始了行医治病的生涯。这一干就是五年,宇文柔奴以出色的技艺和良好的医德,被当地的老百姓誉为“女神医”。
行医治病的同时,柔奴还照顾王巩的饮食起居,给他以温柔的慰藉。陪伴失意的王巩度过了人生最凄苦的时光。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与苏轼对坐饮酒,宇文柔奴在旁服侍并当场献歌。苏轼便问柔奴岭南风土人情,本以为会听到凄声苦语,未曾想柔奴答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为感动,于是便有了这首著名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赞扬了宇文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随着这首词流传开来的是两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后世人更多的也是欣赏像宇文柔奴这样的“奇女子”。人生得此女子,实为幸事,苦亦不自知!
也许在柔奴心中“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