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二课。这首诗歌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艾青运用文字魅力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的。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特点,我要通过朗读与想象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对绿的感觉,感受其独特表达。
首先,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初读诗歌时,我先示范读,整体让学生感觉诗歌的美,再让学生自由读,分节读,借机让孩子们自己尝试读,读完又让其他孩子做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值得肯定,这不仅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还有鉴赏、欣赏能力。之后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诗歌,因为前面做了朗读很好训练,孩子们很快进入诗歌意境谈感受,畅所欲言。
其次,品读诗歌。怎样“品”?我带着学生们一节一节读,边读边品,边聊。同学们慢慢陶醉诗歌当中,发现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表达不同的情感。 第一节,我引导学生抓住“到处”一词,通过“到处”一词朗读,体现绿的多。再让学生读,感受“墨水瓶”的神奇。第二节,重点引导朗读时要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绿,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及朗顿时要注意停顿;第三节,让学生发现文字的特点,再引导如何读出相同部分在反复中读出变化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第四节,重点引导学生读出几个动词,体会绿的集中;第五节感受“绿”有节奏的动,体会所蕴含的生机、活力。
在同学们整体感受品读完后,让学生找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奇特,学生们分别从不同小节里谈自己觉得奇特的地方,学生们谈的最深刻的地方是第三节,风、雨、水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诗人觉得他是绿色的。学生们谈完后,教师相机总结,慢慢品读诗歌,心中就会涌起多种感受。
接着,我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回味课文,最后老师点明诗歌不仅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作者一种感觉。最后,学习阅读链接,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回想整个教学流程,我扎实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学得轻松。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欠缺生动。今后在课堂上我要多加语言训练,给学生多一些评价,语言多一些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