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写点什么,但是无从下笔,脑子里飘过各种点子,但是要么刚想起就失去了兴致,要是就是半路夭折了。今日,无意间想起那些关于工棚和工棚里那些人的事,其实从事建筑行业的女生不多,在施工单位的就更少,想记录些点滴,除了给自己淡淡的记忆加深外,还想给同样在这条路上前行的女孩子们一些鼓励,你不是一个人在前行,同样,我也不是一个人在前行。
至于为何是工棚,还记得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是做什么的?
做建筑的,在施工单位。
哦,那要住在现场么?
要的,就是那种活动板房。
哦,工棚呀。
听到的一瞬间,心里咯噔科一下,然而转念一想,不就是工棚么。
至于为何是工棚与工程师
在我们这行,在不知道具体职位之前,都尊称为“X工”,要是遇上重姓的,就会按照大小排个序,比如“大X工”,“小X工”。有时候觉得,这些称呼甚是可爱。
至于为何会入这行,还得从高考填志愿开始,因为一颗满腔热血的爱国心,心一横,说“我要学法律”。然而,还没付之笔端,写到志愿表上,就在全家的遏制声中夭折了。那还能读什么呢?一定要读一个比较酷的专业,后来姨父说,要不读工程造价吧。关于这个词,在姨父说我之前,我是从来没有听过的。问姨父:“为什么是这个专业?”至于原话,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主要是:我爷爷辈有人做这行,我父辈也有人做这行,我父亲也做这行,我不做这行可惜了。于是脑子一热,说:“就读这个,以后就能当女工程师。”
想来,如这行的源头,早在翻到父亲成套的圆规,复杂的比例尺,有奇怪图形的尺子以及铺满饭桌的图纸时,已经悄悄渗入心田。
进了大学后才知道,有这般情节的不止我一个,我们班的同学中,90%是有直系或者旁系亲属从事的建筑,甚至造价行业,他们自己有从事如土建、安装、景观园林专业中一种,即使登峰造极了,也不忘把孩子再送入这行;例如,我父亲从事钢筋翻样很多年,却欣慰的看着我在土建造价路上越走越远;例如无意间你就会听到,我XX是注册造价工程师,我妈妈以前是学工民建的;剩下的10%则属于调剂专业进来的,也误打误撞学了这门专业。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根正苗红的一代。
然而,不管你是根正苗红的一代,还是与建筑的有缘人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在和很多前辈聊天的过程中,他们说道:“我们这行,其实门槛很低,只要会算术,会看图纸,起码就有一碗饭吃。”事实也是这样,只要会算术,会看图纸,那就会算量;然后慢慢的,就会套价,工程造价主要就是量和价。
关于缘起,主要就是这些,下一次会介绍关于工程造价,预决算,测量工程师,QS等等一些称呼,因为即使是我们从业人员也不能完全去诠释,主要是存在国内与国际在称呼上以及职能上存在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