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小学就有一篇课文《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后来总听到活在当下。还有各类培训课程,都叫你要立即,马上,现在,可回家后就一动不动。最近在跟女朋友交流中发现这些问题来自于小时候。
这类行为,一般的主要因是懒、傲、怕、贪。
常表现为,这事简单,先放着吧,等要的时候再说。可结果是要的时候给忘了。例如:先玩了再做作业,结果是到最后忘了,又怕爸妈知道,就想着早点去学校做,结果又睡晚了,到了学校除了祈祷老师没发现,或者认罚,会发现越来越多,就干脆不做,不汇报,不理了。最后父母,老师就放弃了。所以现在老师把作业布置给家长了。
这种事哪里是我做的,我可不做这事,这种事怎么能由我来做呢!例如:我是女孩子,不该我做。我一个大男人能做这个。这个也是从父母开始的,你只要好好读书,这些事我来干,女孩子就该去如何,男孩子就该如何,让人堪忧的是生存能力都没了,怎么办。
这事我做不了,这事做了划不来,这事的损失谁来付,这事我做了有没有价值,没有就不做了。结果自己的事也不做了。这类情况原因是小时候父母说你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做,为谁做,怎么做。这是功利心的开始,可如果这种利益交换成为习惯,动力就没有了,例如:如果煮饭给自己吃,突然没有人给好处,还会做吗?
这件事等等或许会更好,人总是会趋利避害,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就像股票市场一样,还会涨,已经亏了,等着涨。盲目相信,骗自己。
其实,把你手头上的事当成任务,那这些事就很容易了,把任务完成了,目的就成。这个世界上只有目的,没有目标,没有事情,只有任务。
用大秦帝国张仪问猗猬的生意经时猗猬说的话:“我如果不能把客人当成父母,则钱财将不能与之亲近。如果做这件事没有利益,那就要将它做成口碑,未来必然能够翻倍滚利”。所以要盯着事,而不盯着利。把事弄好,利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