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本书虽然已读完,但三位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贝多芬。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此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最喜欢的一位 主人公是:贝多芬。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一个片段是“他在一场大雷雨——一场暴风雨——中,在雷声滚滚咽了气。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这里,贝多芬顽强不屈又充满悲哀的一生终于画上了句号,但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的陪伴,令人深思。也令我感受到他是的一生都是悲哀的,内心平静,纯净。有这自已的愿望与向往的伟人——贝多芬。
在整本书中有大量的比喻与拟人,以及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精彩而传神,例如:1-在这一年写成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纯净的鲜花,蕴藏着他一生中的这些平静日月的芬芳。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贝多芬写成的《第四交响曲》比作了“一朵纯净的鲜花”,体现了它的芬芳,淡雅,令人无比神往。2-牙床十分可怕,仿佛连核桃都能咬碎。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地体现了他牙床的可怕,令读者更易理解。3-但是,在我旁边的一位听见远处有笛声而我却一点也听不见的时候,或者他听见牧童在歌唱,而我却什么也没听见的时候,那是多大的耻辱啊! 赏析:在这里他的感受,我们正常人是无法理解的,无法感受到他作为一名聋哑钢琴家的痛苦不堪,所以当时的人更不应该盲目地批判他。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我也在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钢琴学习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再想想贝多芬那个年代,他该有多么的努力,况且后期他变成了聋哑人,但他仍旧坚持创作,经常进行弹琴练习让我感受到了她对钢琴真正的热情。我也应该向她学习,将钢琴变成自己毕生的伙伴。
我的读后感到此结束!
文成玉雪
201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