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成都太古里转了一圈,感觉自己很久都没有出门了。自从回家以后,都是呆在家里,要么进一下山避暑,基本没有到大城市和商业圈去逛。突然看到很多人,觉得嘈杂和不习惯。走着走着,突然被一阵咖啡和奶油的香味勾起,很熟悉的味道,抬头看,原来是星巴克。才惊觉自己已经2个月完全没有碰咖啡,也没有走进过一家星巴克了(家里是小城市,没有星巴克)。
觉得这两个月自己真是过得极其成功。可能是历史上自己对生活满意度最高的日子。天天在家里吃饭,不用出门,住的环境很清静。已经忘记了咖啡是什么味道。突然觉得光鲜亮丽的城市生活,已经离我很远,且可能会一直离我很远。
若非必要买东西或是见朋友,连成都也是不愿意来的。很多人问我会不会在成都买房子,我说不会。今天的成都好像不再是我小时候的成都了,本土文化里的“安逸”已经被外来的消费主义冲刷和利用,似乎有一种在快速发展和真正的成都生活之间巨大的撕裂。空气变得糟糕,交通也开始堵塞,高楼、噪音和光污染等等大城市病,也全都有。在成都的商业区走一圈,盖碗茶和摆龙门阵的老伯伯,已经被穿着各种潮牌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所替代。
时髦,喧嚣,年轻,又现代化的地方,大抵是不属于我这样的老干部人士的。
以前住广州的时候,在城市中心,方圆1公里内,有5家星巴克,还有各种其他咖啡。有时候经过了,就顺便喝一杯。有时候见朋友,约也常约在星巴克。80年代的小资作家们捧红了星巴克,至今城市人群约见面的常用语都是:“我请你喝星巴克吧。”虽然,这甜得发腻的饮料并没有什么好喝,随着人越来越多环境也开始变得糟糕,但似乎,城市生活并没有更好的替代选项。
城市越大,地价越贵,每个人属于自己的空间就越少,办公空间和生活空间都比较稀缺,公共空间就成为了很重要的所在。星巴克里的30块钱,买到的,可能是一个相对舒适的公共空间里,几十分钟的使用权。生活越繁忙的地方,其他业态的生存空间渐渐变小,星巴克却越开越多,它大概是我们忙碌而不确定的生活中,最简单可靠的寄托。
闻到咖啡的味道,抬起头来看到星巴克的Logo,我记忆中的某些部分,好像又开始复活起来。曾经最喜欢的一家,是杭州西湖天地的星巴克,落地窗,抬头就是西湖,早些年人不多,早上去或者晚上去都很安静,那里就成了一个我思考和写作的好地方。后来,游人越来越多,那里就再也不属于我了。后来,有一个很美好的秋日早上,是在上海思南公馆的星巴克度过的,小洋楼的阳台,梧桐和阳光,开始沉思近期看过的文艺作品。想起这些年,星巴克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倒有点像是一种“孤老生活”的象征。一个人,一杯咖啡,一个电脑。一家家咖啡馆,一个个城市,辗转更换环境,寻找新的灵感。在稳定和漂泊无依中,仿佛有一个暂时的孤岛,提供wifi,和一张软凳子,就好,戴上降噪耳机,其他一切,都可以暂时被忘却,被原谅。
而漂流岛屿生活的对面,或许是“家”,一个真正的家。
我有时觉得,在现代化城市的日子里,日子常常是虚浮又有些空白。每天只盯着事业和账户,要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一笔又一笔的收入填满自己。害怕闲下来,不是不想闲下来,而是闲下来就要面对自己一个人的处境,会觉得完全不知所措。自己建立的事情,建立的项目,又能留下多少遗产呢?又或是像在沙上建塔,最终只是雨打风吹去。一切都像是借来的,暂时的,无长久意。
早些年前,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互联网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前,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现在,却觉得当游牧民族当累了,当久了,人对自己有一个文化上和社会上的归属心情,变得强烈起来,反而更想当一个农耕民族,踏踏实实地耕耘,种种地。
此时此刻,在成都,看着高楼大厦,问自己,这么多年在杭州,广州,北京,都生活过,怀念大城市的什么?除了高校和图书馆。大概,一无所恋。
晚上吃完饭,和爸妈一起在河边散步,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牵着狗,推着孩子的,就这样悠闲地在河边走。十年前,他们在这里走,十年后,他们还是在这里走,还是用这样的速度,不紧不慢地走着。忽然,产生了一种安定感。
刚回来的时候,跟好朋友张潇雨老师说,我家,就是我的Omaha。借用的是巴菲特的比喻。巴菲特把公司开在自己的老家Omaha,这个他从小生长的地方,就在Omaha这里,公司和他自己,都缓缓慢慢地,稳定持续地成长着。人一辈子,几件衣服,一个房子,一日三餐,物质上就已经足够了。看着太古里开出的一家家新店,更多的裙子,更多的包包,更多的化妆品。我也喜欢它们营造出来的绚烂梦幻,买下一家瑜伽服就能有更多心灵的平静,买下下一支口红就会得到爱,或是买了下一本书就能活得更有智慧一些。在没有金矿的地方,拼命挖掘金子,然后彼此集体催眠,再挖的深一点,我们就能挖到了。
我们究竟在购物中试图得到什么呢?那个更好的自己,真的会因为logo从Coach变成LV就出来了吗?
这一年我很喜欢的剧集是《东京女子图鉴》,多么冷酷又真实的现实啊。掉进一场消费主义的游戏,因为消费更好的东西,而成为更好的人,所以,也就永远还不够满足也不会好。还有一部美剧《Billions》第二季,里面有一段对话我印象很深刻,收入很高的一个女性基金经理,面临基金有倒闭风险的时候,和同事聊到她的惶恐。她说,完全不知道自己这几年都干了什么,钱就这样没了,你能想象吗?我花了25万美金来买鞋子!天知道我怎么会需要那么多鞋子!
有意思的是,买再好的东西,似乎都不会让我觉得自己有多成功,只有新的欲望,那件没买的裙子,那台还没买的车,带来新的匮乏感。而当我经过星巴克,意识到,我可能再也不需要买下一辈星巴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成功和富有的感觉,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写到这里,竟也突然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希望四川省内,或喜欢来四川玩的朋友,都跟我说一声。也许之后每个月,我们就一起找个四川的小城市,小地方,去吃吃特色,玩玩特色,我们也顺便一起唠嗑唠嗑。就这样端着一碗豆花饭,一碗钵钵鸡,聊聊冥想,谈谈人生,就这样慢悠悠地潇洒走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