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冯格格阅读《你被亲人用愧疚感操控了吗?》,文章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某网友母亲因儿子沉迷网络,以死相胁,希望能唤起儿子愧疚感改变“恶习”。未料儿子无动于衷,最后母亲当着儿子的面真的跳河自杀。
悲剧中的母亲一度希望通过愧疚感操控儿子的决定,但发现失效。作者提出,父母通过制造愧疚感来操作孩子,会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负罪感,进而会误导到孩子内心对自己身份的不认同,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是问题之源,这是不健康的。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是能为自己负责的。而无价值感(worthlessness),无助感(helplessness),和不值得被爱(unlovableness),正是造成人的心理问题的根源。
冯格格基本上认可上述观点,但是作者论述上有两个点,冯格格认为再优化下会更有说服力。
第一点:作者文章中批判的演讲视频,定性为是一个渲染愧疚感的例子;而冯格格听下来,演讲者传递的是要察觉发现父母为你做的一切,心怀感恩,要学会对父母表达你的感恩之情,并无过错。
第二点:文章应多引用大家习以为常但实质为利用愧疚感操控他人情绪的例子,警醒大家。但因为该文章案例较极端个案,又缺乏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冯格格对此印象不深刻,本来想最快时间内知行合一,发现还需要自己再琢磨琢磨。
冯格格试图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希望能抛砖引玉:
比如,小时候,父母批评我们了,我们不高兴,赌气不吃饭,不睡觉。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父母希望我们好好吃饭长大----故意不吃饭让父母愧疚,觉得不应该批评你——父母考虑到你的成长,妥协,答应下次不批评你,让你吃饭。我们以为我们得逞了。
某女与男朋友分手了,割脉自虐,希望唤起男友的愧疚感。
A和你说,帮我做10页ppt吧。你表示没时间,你拒绝时,你可能是心生愧疚的。于是,他说,那就做3页吧,你因为之前的愧疚,就难以拒绝,就同意了。
所以,关于愧疚感,冯格格的建议是:
不要被被人的愧疚感绑架。要敏锐识别。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些人就应该让他自己受苦。勇于直接说不。
别试图利用他人的愧疚感绑架别人。爱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