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太尉庞参,在三公中声名最为忠直,数次被左右诋毁。庞参所举荐的人抵触了皇上的旨意,司隶校尉看准风向,立案查办。这是,正赶上召开茂才、孝廉大会,庞参因为被弹劾,称病不参加,广汉上计掾(郡国派赴京师呈递计簿的属吏)段恭上疏说:“我看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都说:‘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只是性格忠直,不能委曲求全,孤立于群邪之间,自处于中伤之地。’谗佞伤毁忠正,是天地之大禁,人臣之至诚!当初白起被赐死,其他诸侯王酌酒相贺,季子归国,鲁国人高兴他拯救危难。国以贤治,君以忠安,如今天下都欣喜陛下能有庞参这样的忠贤,希望他能始终得到陛下宠任,以安社稷。”
奏书递上去,皇上下诏,派小黄门到庞参府探病,太医送上羊肉、酒食。
后来,庞参夫人仇恨他前妻生的儿子,将他投入井中杀死。洛阳县令祝良弹劾庞参之罪。秋,七月二十日,庞参被以天变灾异为由免职。
7、
八月一日,任命大鸿胪施延为太尉。
8、
鲜卑入寇马城,代郡太守击之,不能取胜。不就,其至鞬去世,鲜卑入寇的情况就减少了。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公元134年——145年
共12年
阳嘉三年(公元134年)
1、
夏,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后王加特奴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大破之,俘虏单于母亲。
2、
五月四日,皇帝下诏,因为春夏连旱,赦天下。皇上亲自在德阳殿东厢露天而坐,祈求上天降雨。因为尚书周举才学优深,特别加以策问。周举对策说:“臣听说阴阳隔绝,则二气闭塞。陛下废除文帝、光武帝的法令,而走向亡秦奢侈之欲,内积怨女,外有旷夫。自枯旱以来,已经过了一年,还没有听说陛下有什么改过的迹象,徒劳至尊之体,暴露于风尘之中,露坐祈雨,实在是没什么用处。陛下只是追求表面的姿态,而不做出实际的行动,就像缘木求鱼,又像倒着走,却指望能前进。陛下应当做的,是推行诚信,革新政治,崇尚正道,摒弃奸惑,后宫没有被皇上宠幸过的宫女,应该放她们出宫嫁人。太官重重叠叠的御膳花费,应该减损。《易经》说:‘阳感天不旋日。’(阳是天子,天子行善一日,上天马上应之以善,为恶一日,上天马上应之以恶。)希望陛下留神裁察!”
皇上又召见周举,当面问他政治得失。周举说:“应该谨慎的选择官员,去贪污,远佞邪。”皇帝问:“谁是贪污?谁是佞邪?”回答说:“臣从州郡刚刚调任中央(从冀州刺史升任尚书),还不足以辨别群臣。不过,公卿大臣中,数有直言的,就是忠贞。阿谀苟容的,就是佞邪。”
太史令张衡也上疏说:“前年京师地震土裂,地裂,是威权被分割;地震,是人民被侵扰。臣担心皇上厌倦懒政,政治不能专制,恩宠不忍割舍,于是与臣下共享威权。威不可分,德不可共,愿陛下思虑古人定下的规章制度,不要让刑德八柄脱离天子之手,则神明的意志充塞天下,灾变消失!”
华杉曰:
张衡所论,威不可分,德不可共,这是中国历史的“君主论”,权力不可分割,要全部集于君王一人之手。施恩于臣子,施德于天下的恩泽,也不可出自他人之手,全部出自天子。因为人之常情,是感恩戴德,所有人都应当只对天子感恩戴德,而没有其他人的恩德。战国时期,田氏篡夺姜氏的齐国,就是因为田氏不仅掌握了生杀大权,而且在国内广施恩德。那齐国人既不怕姜氏国君,又个个都得了田氏好处。田氏就兵不血刃,篡夺了政权。
刑德八柄,是《周礼》中君王驾驭群臣的八项大权:
一是“爵”,可以封爵,让人尊贵;二是“禄”,丰厚的俸禄,可以让人富有;三是“予”,给予额外的赏赐,可以让人欢喜;四是“置”,可以任用他,让他有作为;五是“生”,可以让他人生安全,安享幸福;六是“夺”,剥夺他的财产,让他贫穷;七是“废”,废黜他的官爵,让他不敢犯罪;八是“诛”,可以诛杀,让他不敢叛逆。
如果有一个圣明天子,操持刑德八柄,则天下太平。但是,要操持刑德八柄,除了需要君王圣明,还需要过人的精力,永不懈怠,这君王除了掌握权力,也就没有一分钟去享受人生了,想偷一点懒都不行!这就是张衡说的,担心陛下“圣思厌倦”。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算君王年轻时励精图治,到了晚年,是人都会厌倦,后世的唐明皇就是这种情况。最终,不想分的权,也总得分出去。分给谁呢?周举说,要分给忠直君子,不要分给贪污佞邪的小人。那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呢?他们的脸上可没写着。周举给了一个简单的分辨法:忠直直言的,就是君子;阿谀奉承的,就是小人。这是对君王太大的考验了,因为人性的弱点,总是被感情的好恶所左右,而不能以理性的是非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