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8】意识与灵魂之我见

意识与灵魂之我见

李淼教授的观点看完了,让我们回顾李淼教授的写作发心——回答两个问题:量子世界观和佛教世界观是否相似?量子力学是否支持人类灵魂的存在?

李淼教授开篇不久便给出了他的结论,量子力学是量子力学,佛学是佛学,也许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但两者确实是独立无关的。并且,量子力学并不支持灵魂存在,更不支持灵魂是不朽的。

李淼教授论证的第一部分,是论证没有意识也会有量子世界。论证过程分为以下小步骤:

1、假定我们反驳的对象是《客观》文中说的“没有意识就没有客观世界,又说客观世界并不存在。”

2、《客观》将人的意识拔高到只有意识才会造成量子态的崩溃,这是第一个误导。假如只有意识才能造成“波函数塌缩”,那么我们真的会怀疑没有意识确实没有客观世界。

3、朱文的一个中心论点是物质世界与意识不可分开,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就没有物质世界。

4、在物理学中,当我们谈论一个客体时(比如一个电子,一只猫,或“你的女儿”),我们要为这个客体赋予一些量。比如电子,电子的自旋和其质量以及电荷一样,总是不变的。

5、电子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位置不等于电子不存在,或者,当我们不去测量它的位置时,不等于说电子不存在。也就是电子的客观存在,与意识并无关联。

6、我们观赏樱花,樱花当然就被看到了。我们不观赏樱花,樱花还在那里,与你看不看无关。

7、猴子有没有意识?有,猴子也可以意识到电子的存在;没有,智人出现之前,就没有电子?

8、李淼教授估计,即使一个学佛的人,也不会接受这个观点:在智人出现之前,电子不存在,地球不存在,太阳不存在……

9、我们用荧屏测量电子的位置时,它的位置就会被固定下来。而不是等到人观测时,才被固定下来。

10、量子力学的世界是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再神奇,也不会神奇到没有意识就不存在。

11、在人类出现之前,宇宙存在吗?

12、退相干:一个系统如果和一个特别大的系统接触后,这个系统会很快地选择一个我们熟悉的古典状态,而不再同时处于两个量子态的叠加之中。

13、没有人类的测量,量子态也会退相干,也就是会塌缩,所以,朱文的主要结论之一“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并不正确。

李淼教授论证的第二个部分,是论证量子力学不支持灵魂存在。论证过程分为以下小步骤:

1、总结前文,意识只是众多“测量”的可能性之一。

2、《客观》一文中有一段话将意识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3、电子肯定会和荧光屏上的荧光物质产生作用,玫瑰花还是会成为它本来的模样,不论我们是否动念去看它。

4、朱文关于灵魂的解释,建立于人的大脑中的意识可能与纠缠有关的认识上。

5、用一对手套的比喻来解释什么是量子纠缠。

6、在量子世界中量子手套左右手并不确定,也就是说每只手套处于不确定状态既可以是左手也可以是右手,也就是说处于叠加状态。在打开盒子之前,手套的左右手特征并不确定。其中一个一旦确定,另一个也立即确定,无需传送时间。

7、然而普通手套并没有瞬时传递效果,因为即使我们不观察,它们的左右性质早就固定了。

8、朱文引用的彭罗斯的微管量子假设并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证实。

9、朱文用隐形传输的概念论证意识可以和宇宙中别的地方存在量子纠缠,这样那个地方也就存在意识。这个论证跳跃的地方太多,一个跳跃是一个人大脑中很多不同分子(或微管中很多电子)之间的纠缠,另一个跳跃说大脑中这些分子和宇宙中其他部分纠缠。

10、这样一来,在朱文看来,人的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之中,也存在于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个地方不确定。

11、第三个跳跃是,如果人的意识不光存在于大脑之中,也通过纠缠而存在于宇宙某处,那么在人死亡的时候,意识就可能离开你的身体,完全进入到宇宙中。

12、朱文说通过量子隐态传输,人的意识在人死后可以离开身体,所以灵魂存在,这是另一个论证跳跃。

13、注意,我们在一生中还会不断学习,这些知识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如果我们相信上面的“论证”,我学习的时候,别的什么地方的某种东西也在学习,因为我和那个东西是纠缠的,实在不可思议。

14、量子隐态传输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我打算将我的大脑传输出去,我就得准备两倍于我的大脑物质的东西,它们还必须处于纠缠状态。之后,实验人员还得将我的大脑和他手里的物质做对比,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工程。

15、总结一下:第一,即使我相信我的大脑或其一部分是量子态,它也不会和宇宙中其他什么东西纠缠;第二,如果我想在我死的的时候将我的意识传递出去,我必须请我的朋友准备好两倍于我的大脑的互相纠缠的物质;第三,这样下来,即使我的“灵魂”被保留了,也是高科技人工的结果,而不是大自然的结果。

16、人类在未来也许会实现量子计算机,也许会实现宏观物体的量子传输,甚至会将人类的意识保存起来,但这和自然界中的“灵魂”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重新总结梳理一遍李淼教授的论述过程,是因为整篇行文来回在反驳和立论中跳跃,我通读完一遍之后,也着实有些不清楚孰是孰非,更无从辩驳。

但梳理完之后,我明白了李淼教授这篇文章真正的意思,他并不是在用科学的结论来辩论科学,而是在用信仰的智慧维护信仰。正如标题中所言的“科学与宗教如何相处?”,以及最后的答案,“让科学的归科学,宗教的归宗教,才是宗教和科学相处的最好方式”。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李淼教授因为一件事很有小情绪,那就是有人用科学的结论来证明宗教。文中两次提到,“已经被科学解释的现象,却不能够拿来支持宗教和其他什么非科学学说”,“量子力学也不能拿来支持某些说法,例如世界是虚幻的,灵魂是存在的”。

这是非常典型的维护“科学”宗教的做法。似乎是在声称,我不拿科学宗教来抨击信仰宗教,你也不要拿信仰宗教来玷污科学宗教。怎么玷污呢?当然是蛊惑人心。用我的科学来证明你的宗教,无疑是在挖我科学宗教的信徒。

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这可以让很多相同想法的人,得以安心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用有一种世界观崩塌的恐慌感。

不断重塑自己的世界,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最好不要在确信之前,轻易把它建构出来。这一点,我有过多次的体会。

同时,我还有一些不同于李淼教授的看法。

1、李淼教授驳斥的并非是朱清时先生的观点

李淼教授驳斥的是“意识与客观世界不可分离”和“灵魂存在”的说法,并非是朱清时先生的观点。《客观》一文据称是朱清时的文章,实际这篇文章是什么呢?正是本书上文中引用的《朱清时: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一文,其中并无绝对的论断。

朱清时先生是某些见解的搬运工和思辨者,同时,他倾向于这些见解。虽然如此,他仍然以相对理性的态度,相对客观地解释了背后的依据和推理。反观李淼教授,则以相对感性的态度,相对主观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有一点李淼教授可能估计错了

有一点李淼教授可能估计错了,从绝对信仰“性空”的角度,研究佛学的人或许接受这个观点:在智人出现之前,电子不存在,地球不存在,太阳不存在……

什么是“性空”呢?佛学讲“空”,不同派系有不同的理解。 “说一切有部”提出“极微”概念,认为极微是最小的物质单体,不可再分,这种“空”叫作“分析空”。与“分析空”对应的“般若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聚合体,都可以无限细分,没有穷尽。分析空基本属于小乘佛教,般若空基本属于大乘佛教。

佛学经典之一的《心经》属于般若系统,讲的“空”就是般若空。作为般若学的精华总括,《心经》的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空”字。推荐大家阅读,这部篇幅短小到仅二百多字的《心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分析空”似乎与量子的概念很相似,而“般若空”则更像一种定义,森林是假象,它是树木的集合,树木也是假象,它是细胞的集合,细胞也是假象,它是分子的集合……

3、佛学不是佛教

佛学不是佛教,佛学是一种学问,而佛教是宗教,佛教又有很多宗。

就佛学而言,可以这么认为,如果不把“缘起性空”的基本假设作为绝对的真理来看待,佛学并不是宗教,和心理学并无太大区别,可以当作是研究“意识”客观规律的学问。

4、什么是科学?

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的真理。它是指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获取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科学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与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等相区别。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从以上解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科学是知识不是客观世界,所以关于科学的定义会有大同小异;二是大多数对科学的定义并没有谈及或否定“意识”的存在。

可是,为什么有些科学家会如此坚定的否定“意识”和“灵魂”呢?

因为,在人类社会此前的很长时间里,人类都没有触及到微观世界,更无从观察超出现有世界维度的“玄妙”的宇宙、世界或者其他。所以,关于“意识”和“灵魂”的假设便是无法证伪的假设,它无法通过反复的实验或可观测的实证来证明。

而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宗教信仰之下,很多国外的科学家会有一种求证灵魂和“神”存在的立场。所以,国内以及国际的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科学研究的态度首先是不能有立场!因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扯上什么立场,就背反了基本的科学原则!

客观地来说,这种说法真的不是科学界的共识,尤其当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就是人的总结。如何才能证明“意识”不是如“力”一样的客观存在? 不能证明,便先否定,说白了是一种降维的科学研究。降维是可以降低科学研究的难度,但也会给科学研究带来天花板。

不接受“意识”的存在,这个天花板已经是一部分科学家前进的界限。

5、只有人有意识吗?

关于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共识。我可以毫无任何根据地说,意识可能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而万有引力,有可能是意识和量子力学的集合。因为有了意识,所以,并非因人意识观测而客观存在的宏观物体,才有了彼此间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有可能是一种意识力。

这是一种假设,它不是科学,只不过,它与一部分科学家的假设——没有“意识”和“灵魂”的假设不同而已。

所有的假设都是人类意识的一种体现,只不过到底是先有了客观规律,再有了人类发现客观规律,还是先有了人类意识的假设,足够多的意识力汇聚出了新的宇宙规律?

前文中引用的尼采的那句话,他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当然,这也是尼采的一种假设,只不过,它和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的“客观规律”假设,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已。

6、我对时空纠缠和时空退相干的解释

在此前提到的对量子纠缠和量子退相干的解读中,最初是光量子,然后用微观的电子,和宏观的“薛定谔的猫”、“你的女儿”、樱花、一对不清楚左右的手套,来帮助我们理解量子纠缠和量子退相干的现象。

在这里,我需要先强调一点,一个似乎已被科学证实的结论,你是否真的理解了光量子的迭加态?它指的是一个光量子布满了它可能存在于的整个空间,而并非在某一个时刻,单独存在于某一个点,只是它运动的太快,我们无法观测。

理解了这个,我们再来看时空纠缠和时空退相干。这次,我要加上一个假设,万事万物皆可能有意识。

我们可以从微观解读,也可以从宏观解读,也可以从意识解读,这几者在这个现象中并无区别,只不过过程或许是这样,意识影响到微观粒子,微观粒子影响到宏观物质,宏观物质影响到客观现象并反作用于意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时空纠缠和时空退相干,我们先假定两个完全独立的时空,你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两个密闭空间。这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所以背景介绍会有些长。

故事是这样的,两个时空里各自进行着一场两个异种生物的生死决斗,例如A时空里是老虎和狮子,另一个B时空里是野猪和狼。两个时空有一点本质上的不同,A时空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固态的,B时空里所有的事物都是气态的,所有A时空和B时空无法认知彼此时空的物质。

老虎、狮子、野猪和狼都有意识,甚至各自时空里已被两个时空老虎、狮子、野猪和狼认知的事和物,例如花草树木、山水园林皆有意识。而意识,是各自世界客观物质的基础,通过与意识结合的万有引力和其它作用力,凝结成不同密度外观现象的客观物质。这一条假设非常重要,请一定不要忽视。

对于A时空和B时空自身,因为意识的普遍性,从意识形态的退相干,作用到宏观物质的退相干或微观粒子的退相干,整个时空内部早已脱离了迭加态。

但因为两个时空完全独立,所以A时空的结果对于B时空是迭加态,而B时空的结果对于A时空亦然。

A、B时空各自生死决斗的结果都只能是一种生物生存,假定在任意时刻,已决出胜负的概率皆为50%。而在这一刻,两个时空相遇了。这极其短暂的刹那,成为了记录在历史上的永恒。但遗憾的是,两个时空的意识还没有相遇,它们互相之间并不认识。所以,这一刻并没有被意识记录。它是真实存在的历史,却无从证实。

这时候有一个C时空的“意识”观测者,虽然两个时空的意识没有相遇,但两个时空的意识谁先发现了另一个时空呢?到底是A时空的意识主动改造了B时空,还是B时空的意识主动改造了A时空?这就是时空纠缠,主动与被动,先与后。时空纠缠的本质,可能是意识纠缠。

故事仍在继续。

这个时候,两个时空处在相干状态。

又在某一个时刻,A时空的某种固态物质,或者是固态生物,它的意识认知到了B时空的气态存在,但没有发现B时空的意识,所以对于B时空的生死决斗的结果也就无从知道。而B时空的意识还没有发现A时空的固态存在和意识。接下来可能发生以下情形:

第一种情形,A时空的意识认为这种气态存在的时空是无意义的,太虚幻了,于是一个意识发出,B时空完全毁灭或驱逐出A时空的范围。

第二种情形,A时空的生死决斗还没结束,老虎认为这种气态存在太牛了,如果自己成为了气态的存在,将几何倍增加自己的体积,这样狮子的攻击就没有了受力点。经过老虎的长期钻研,终于发现了气态物质的意识,掌握了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规律,老虎成为了A时空无敌的存在。

老虎成为了A时空主动改造A、B时空的见证者,一方面A时空减少了固态物质,一方面B时空增加了气态物质,但本质上,这一刻将不存在A、B时空,AB时空自此诞生。A时空的固态物质转化为气态时,需要吸收能量,对应的,AB时空中将有物质被消耗能量。时空纠缠变成了物质纠缠或量子纠缠。

当A时空的老虎与B时空的气态意识接触的一霎那,两个时空的意识的彼此接触,让各自时空相对的迭加态跌落至了确定态。这就是两个时空的退相干。

只不过在这一刻,A时空的老虎尚不知道B时空的生死决斗,但这一刻是否决出胜负已经成为了客观事实。

讲完这个故事,我再给大家补充一点关于量子纠缠和量子退相干的科普知识。

量子纠缠指的是,多个事或多个物或多个粒子,状态或结果的相干性。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

还有一点,我想强调一下,虽然很多理论有假设和前提,但是量子退相干不是一种量子力学诠释,而是利用量子力学分析开放量子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得到的结果。它严格遵守量子力学,并没有对量子力学的基础表述做任何修改。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现今物理科学的基础之一——量子力学正确,那么量子退相干就真实存在。

而对于宏观物体而言,由于外在环境会有很多微观物体会与之相互作用,量子退相干是非常快速的过程,这又说明了为什么无法观察到量子干涉行为。

7、科学和宗教爬的是不是一座山?

科学和宗教,究竟孰是孰非?假设,终究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证明。在这之前,追求真理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地下定论。科学无法从是否存在上否定 “灵魂”和“意识”,也无法否定“神”。而宗教更难以否定降维研究世界的科学,那是属于人类更易接受的真理投影。

科学和宗教爬的是不是一座山?或许存在那么一座“意识中的山”——追求真理!任何需要人相信的事物,无论是科学、宗教、信仰、价值观,亦或是其它意识形态,不过是在争夺对真理的解释权而已。借用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的一句话,真相只有一个!当它们研究的是同一件事物时,更是如此。

有没有人在内心中疑惑,为什么假设需要空间来证明?首先,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其次,或许你没有听过,或许你听过了不相信,有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假设,叫平行宇宙;还有一种基于数学推理和量子力学的假设,是时空维数为10维的超弦理论。

量子力学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石。那数学呢?数学加量子力学的假设是否有可信性呢?

8、数学是否更靠近真理?

一个“I”加上一个“I”等于“II”,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或不研究物理性质和微观形态时,很容易让所有人形成共识。在数学上,这个过程被表述为“1+1=2”。

因为被所有人认可,不存在争议,所以很多数学基础理论被认为更贴近真理,伽利略称,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什么是数学?让我们先看看各位大咖是怎么描述数学的。

万物皆数。——毕达哥拉斯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这就是结构好的语言的好处,它简化的记法常常是深奥理论的源泉。——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 1749-1827)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 Cantor 1845-1918)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 1862-194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保罗•哈尔莫斯(Paul Halmos 1916-2006)

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刘徽

迟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祖冲之(429-500)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数学表达上准确简洁、逻辑上抽象普适、形式上灵活多变,是宇宙交际的理想工具。——周海中

科学需要实验。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这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

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往往需要数学观念来表示。所以数学家有饭吃了,但不能得诺贝尔奖,是自然的。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这也许是件好事。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陈省身

现代高能物理到了量子物理以后,有很多根本无法做实验,在家用纸笔来算,这跟数学家想样的差不了多远,所以说数学在物理上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丘成桐

那,什么是数学呢?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即使在专业人士中,对数学的定义也没有达成共识。看来是没有定论了。

可以这么认为,数学是一种符号工具,是人类意识的因果逻辑与宇宙规律沟通的语言,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数学是艺术,还是科学?关于这一点,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许多专业数学家对数学的定义不感兴趣,或者认为它是不可定义的。有些只是说,“数学是数学家做的。”

为什么数学是艺术?这和对美的认知不无关联。

有人评论,科学精神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科学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科学的发展如果脱离人文价值的规约,就会走向歧途。一些人摈弃科学精神中的人文意蕴,把科学简单地等同于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技术,把科学变成功利主义追求物质财富的工具,只关心科技的神奇、信息的便捷、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安逸,忽略了个性的丰满、德性的美好、理想的崇高和精神的高雅。结果造成了功利对德性的挤占、物质对精神的压抑、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超越。结果可能出现诸如科技发达而道德低下、物质富有而精神空虚、生活优裕但感受不到生存的幸福,变成“科技的奴隶”、“富有的穷汉”等异化现象。这种对科学的个性工具论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科学追求真知、追求智慧的形象,泯灭了科学精神的弘扬。强调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就是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的功能,一旦缺乏良性的人文精神或道德伦理的支撑或引领,科学的人文价值将被扭曲,沦为政治的工具或器物。

简单地来说,上面的评论说的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应该只求真,还要求善,求美。真、善、美应该是统一的集合体。

数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数学之美。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伯特兰•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

在数学的艺术性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黄金分割比例。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

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的比例,画出的画最优美,在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还有《最后的晚餐》中都运用了黄金分割。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腊的著名雕像断臂维纳斯及太阳神阿波罗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

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都有黄金分割的足迹。

这种美无需被证明,只需被发现。

除了黄金分割比例之外,让我们看一组数字:

142857 x1=142857

142857x 2=285714

142857x 3=428571

142857x 4=571428

142857x 5=714285

142857x 6=857142

142857x 7=999999


3 x 4=12

33 x 34=1122

333 x 334=111222

3333 x 3334=11112222

33333 x 33334=1111122222

333333 x 333334=111111222222


1 x 8 + 1= 9

12 x 8 + 2= 98

123 x 8 + 3= 987

1234 x 8 + 4= 9876

12345 x 8 + 5= 98765

123456 x 8 + 6= 987654

1234567 x 8 + 7= 9876543

12345678 x 8 + 8= 98765432

123456789 x 8 + 9= 987654321


1 x 9 + 2= 11

12 x 9 + 3= 111

123 x 9 + 4= 1111

1234 x 9 + 5= 11111

12345 x 9 + 6= 111111

123456 x 9 + 7= 1111111

1234567 x 9 + 8= 11111111

12345678 x 9 + 9= 111111111

123456789 x 9 +10= 1111111111


9 x 9 + 7= 88

98 x 9 + 6= 888

987 x 9 + 5= 8888

9876 x 9 + 4= 88888

98765 x 9 + 3= 888888

987654 x 9 + 2= 8888888

9876543 x 9 + 1= 88888888

98765432 x 9 + 0= 888888888


1 x 1= 1

11 x 11= 121

111 x 111= 12321

1111 x 1111= 1234321

11111 x 11111= 123454321

111111 x 111111= 12345654321

1111111 x 1111111= 1234567654321

11111111 x 11111111= 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 x 111111111= 12345678987654321

爱因斯坦说过:“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我对数学之美的理解是,这是一个能够把规律用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述的语言,而且,大多时候它从“意识”的逻辑中是可证真的,这是数学与通过实验证伪的一部分科学,在本质上的不同。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但在历史上,限于技术条件,依据数学推理和推算所作的预见,往往要多年之后才能实现。因为这种科学技术发展的滞后性,数学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效益,很容易被忽视,以至于一部分真正的数学家一生穷困潦倒,戏称自己研究的是百年后的科学。

李次章于1996年在成都师专学报上发表的《数学理论的超前性刍议》这么描述:

一翻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为解决数学内部问题而建立起来的某些数学理论,往往经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后,才在某一自然学科或数学的其它分支中得到实际应用。例如:

(1)数论。数论历来被认为是纯粹数学的代表,两千多年来,数学家为着自身的目的而研究它。近代英国杰出的数论专家哈代曾说过,他搞数学纯粹是为了追求数学的美,而不是因为数学有什么实际用处,他看不出数论会派上什么用场。但是,仅仅过了40年,数论竟与国家的安全发生了联系,素数的性质被用来设计被称为RSA公开电码系统的密码,近30年来,古老而抽象的数论在密码学、结晶学、理想气体、计算机理论、随机数的产生、数值分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2)复数。复数是16世纪为求解二次方程而引入的,当时谁也未想到它有何用处,它被称为“虚幻之数”。然而三个世纪后,黎曼把物理问题与复变函数联系起来,复数理论就开出了绚丽多彩的应用之花。本世纪初儒可夫斯基利用复变函数理论解决了飞机机翼的结构问题,使飞机的设计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复变函数成为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的重要工具。本世纪20年代,复变函数理论被用来设计滤波器和高增益放大器,后来又用它建立了反馈放大器稳定性准则。复变函数在数学自身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它已经深入到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概率论和数论等数学分支的研究之中。

(3)纤维丛理论。本世纪40年代前后,数学家引入纤维丛概念,并将非欧的黎曼几何改造为纤维丛理论。十几年以后才在物理世界中找到了纤维丛的模型,这就是杨振宁和米尔斯的规范场论。1975年杨振宁对纤维丛理论的奠基人陈省身说:“非交换的规范场与纤维丛这个美妙的理论在概念上的一致,对我来说是一大奇迹。特别是数学家在发展它时并没有参考物理世界,而是没有现实依据想象出来的。”

(4)量子力学中描述原子系统运动规律的矩阵理论,早在量子力学诞生的六十多年以前,就在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的过程中确立起来了。

(5)上个世纪40年代产生的数理逻辑,100年后才在计算机科学和控制论中得到应用。

(6)公元前200年希腊几何学家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经过了1800年,才在光学抛物镜研究和天体运行理论中找到了具体应用。

(7)古希腊人研究的‘黄金分割”,竟在2000多年后的今日成为优选法的一个工具。

以上事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数学理论有时跑到了实际应用的前面,这不是偶然现象。《美国数学的现在和未来》一书中有一段概括的论述:“人们现在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事实:那些仅仅靠着整理自然秩序的冲动而得以发展起来的深奥抽象数学思想系统,最后几乎总无例外地在科学中得到了应用。”

这就是数学理论的超前性。

因为数学理论具有超前性,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些数学理论,在当下的科学界,不能获得有效合理的解释。那这些数学理论是否正确呢?这么问或许不太对,是非从来都是人的论断。换种问法吧,超前性的数学理论是否有意义呢?

回过头来,让我们看看超弦理论。2015年,顶尖的弦理论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爱德华•威腾(Edward Witten)在《今日物理》( Physics Today )上发表文章,文章中提到,弦理论的核心在于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是一维的弦,而不是零维的点粒子。弦理论是物理学中最深邃、最有想象力,但尚未被实验证实的理论之一。

几个世纪以来,“统一”的思想贯穿物理学发展始终:在某个基本层次,所有不同的力、粒子、相互作用和现象都彼此联系,能被纳入同一框架。自然界存在某种能够包含四种独立的基本相互作用(强、弱、电磁和引力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综合多方面因素,弦理论是最有希望的“统一理论”。它出人意料地在最高能标上统一了引力和量子理论。

文章最后说,虽然没有实验证据,但物理学家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来相信弦论是正确的。这个充分的理论证据,指的是什么呢?是基于物理基础理论和数学理论的严谨推导过程。

与超前的数学家、相信数学奥秘的物理学家相比,纯粹信仰科学的物理学家,距离真理的距离,似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验期。这是正确的,追求真理的过程务必严谨。

有一点可能是例外,纯粹信仰科学的物理学家请慎重,那就是不要带着主观意志看意识和灵魂。它有或无,都让科学来证明吧。何须用主观来排除呢?

9、李淼教授的逻辑跳跃之一——否定意识

先来看李淼教授关于“没有意识也会有量子世界”的论证结论:

没有人类的测量,量子态也会退相干,也就是会塌缩,所以,朱文的主要结论之一“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并不正确。

这个论证过程是这样的,因为人类的测量不是量子退相干和迭加态塌缩的必然条件,所以意识不是量子退相干和迭加态塌缩的必然条件。

这个论证过程的跳跃在哪呢?打个比方,小猪佩奇喜欢吃苹果,推导出小猪佩奇喜欢吃水果。喜欢吃水果是喜欢吃苹果的必然条件。现在李淼教授的逻辑是反过来的,因为甜苹果可能才是小猪佩奇喜欢吃苹果的原因,以及喜欢吃水果的必然条件,所以酸苹果不是小猪佩奇喜欢吃水果的必然条件。

有些读者或许对“小猪佩奇喜欢吃苹果,推导出小猪佩奇喜欢吃水果”的正确性有疑问。让我们看它的逆否命题,“小猪佩奇不喜欢吃水果,推导出小猪佩奇不喜欢吃苹果”。很明显,“小猪佩奇不喜欢吃水果”包含“小猪佩奇不喜欢吃苹果”。所以,逆否命题成立,也就意味着原命题成立。

再打个数学的比方,李淼教授的逻辑是这样的。只有3+1>(1,2)  3+1>1,3+1>1才是3+1> (1,2)的必然条件。如果3+1> (1,2) 3+1>2, 3+1>1 就不是 3+1> (1,2)的必然条件。这个逻辑是不通的。

李淼教授的结论可以这么优化为一个正确的结论:

没有人类的测量,量子态也会退相干,也就是会塌缩,所以,结论 “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人的意识的参与”并不正确。

人的意识只是众多“测量”的可能性之一。

但是,这个结论并不是李淼教授想要的结论。

10、李淼教授的逻辑跳跃之二——否定灵魂

和试图用理性否定“意识与量子世界的关系”相比,李淼教授否定灵魂的逻辑显得很感性。

让我们先看李淼教授的结论:人类在未来也许会实现量子计算机,也许会实现宏观物体的量子传输,甚至会将人类的意识保存起来,但这和自然界中的“灵魂”没有任何关系。

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淼教授内心里,并无法完全否定意识的存在,但李淼教授绝对无法接受自然界中有“灵魂”的存在。这是一个先有结论再有论断的过程,以至于论断过程非常的主观。

李淼教授表示,他无法接受“当我的父母生下我的时候,我的大脑居然是和宇宙中别的什么纠缠的”,量子纠缠告诉我们,一定有个地方存在着人的意识,这是量子纠缠的结论,“如果我们相信上面的‘论证’,我学习的时候,别的什么地方的某种东西也在学习,因为我和那个东西是纠缠的,实在不可思议”。而且,因为“量子隐态传输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灵魂意识的量子隐态传输,也实在不可思议。

这种论断对我来讲实在没有什么说服力,如果有对“灵魂是否存在”感兴趣的读者,推荐读一下美国Shelly Kagan教授的著作《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这是一本“解读灵魂,超越死亡”的哲学书籍,论证逻辑非常缜密,得出的结论是,“那些让我们相信灵魂存在的理由并不够充分”,所以Shelly Kagan教授相信“灵魂并不存在”。

同时,Shelly Kagan教授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关于灵魂这种非物质实体的观念一定是不可能的。“当然,有人会辩称说,假设某种非物质实体的存在,这就违背了科学,尤其是物理学,那么科学上的理由不就充分否认灵魂的存在了吗?然而科学常常又持续往复地发展,那些它原先认为不存在的实体和性质,常常又在后来承认其存在。也许,它只是还没有发展到能够确证灵魂的程度。此外,如果当今的科学排出了灵魂的可能性,我们也完全可以说:‘这么一来,科学的错更深了。’所以,我不是那种声称我们可以证伪灵魂之存在的人。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我们能够证伪它们的现实性。无论如何,我都不认为灵魂的观念是不合逻辑的。”

虽然李淼教授的论断无法说服我,但我接受李淼教授的状态,这个世界上有一群科学家或信仰科学的人,无法接受自然界中存在“灵魂”。

我更接受的是Shelly Kagan教授的态度,因为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我们相信灵魂并不存在的理由,但是,灵魂的观念并非是不合逻辑的,也无法证伪。

我试图给灵魂下另一个定义,这样便于我选择相信“灵魂”的存在。“灵魂”就是一个人类个体意识的集合体。因为,我选择了相信意识的存在,以及个体意识的独特性,所以我相信“灵魂”的存在。

“灵魂”是否是不朽的呢?这一点不好回答。因为我并不清楚,意识是怎么运作的,虽然我假设意识是一种力,但我也可以假设意识是一种能量。“灵魂”会不会存在阻力和合力的概念,会不会存在能量态的变化,那是否意味着灵魂的改变或消失?

“灵魂”是否存在量子纠缠?我的答案是存在。因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意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无论是力或能量,个体意识的变化必然带来环境的变化,这一点,与“电子和正电子的量子纠缠”的概念是一致的。灵魂的量子纠缠存在于哪里?存在于你的意识发生改变的地方,大多是你经历过的地方。当你的意识发生改变,你主动改变的意识随你而移动,被动改变的一部分意识(我们称它为隐意识)留在了那里,之后它们是怎么运作的,我不清楚。但是存在一种很大的可能性,你主动改变的意识与被动改变的意识仍然处于量子纠缠态,它们之间仍然可以发生量子隐态传输。

“灵魂”改变的能量来自哪里?我的假设是,有一种可能性,这份能量来自意识使量子迭加态的塌缩过程。这份能量属于量子迭加态能转化为量子意识能。

死亡时“灵魂”或“意识”去哪了?或许有多种可能性,我先给大家开开脑洞,然后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或增添新的假设。

第一种可能性,有些人超脱了轮回,所以所有量子纠缠态的意识在他们死亡的一霎那,被某一种超出我们认知的力或意识力,重归于原始状态,重归于迭加态的量子状态,达到了能量的守恒。这个假设,有点像“成佛”的意思,也有可能是不相信灵魂以及相信完全死亡的人的状态。

第二种可能性,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灵魂依然存在,并脱离了身体。但这种灵魂是散布式发射的,因为缺少了身体这个“意识力”的发动器,已经无法主动对客观世界造成影响。散布式发射的灵魂如同摔碎的杯子,碎片有大有小,因死亡那一刻的意识而形成不同的状态和去向。如果此前处于量子纠缠态的隐意识,被新的载体,例如熟悉你的亲人的意识探知到,你的意识便会通过量子隐态传输传达一些意识过去。

第三种可能性,灵魂意识因物质意识而存在。什么意思呢?借用2017年度最佳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一句话,“真正的死亡是世上再没一个人会记得你”。这部作品传达的信息是:被和你生存在同一世代的人完全遗忘才是终极死亡,真正的消失。比起不被家人理解,被在乎的亲人遗忘或许更加痛苦,那是相当彻底的孤独和绝望吧,或许,人一旦消失了,连孤独和绝望的资格都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假设是基于,物质是意识力的发射器,人类是人类已知的最强的意识发射器,逝者的灵魂因为生存者的思念“意识”而不散,如果没有生存者的意识力帮助灵魂凝聚,灵魂终将回归为量子迭加态。

以上是关于意识和灵魂,我自己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读者大可随意点评指正,不要谩骂就可以。

因为,彼此的容忍才有彼此的自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