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押上全部身家和声誉,当场哽咽:世界永远属于有志气的人
(来源:进击的阿秀)
最近创投圈最火的新闻,就是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小米要造车了。
现场雷军哽咽了,他表示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他表示计划投入 100 亿人民币,未来 10 年投入 100亿美元。
雷军带着小米,走过了11 年艰辛岁月,现在又要开始新征程了。
在这些创业者大佬当中,我最佩服雷军,因为我一直认为他是坚毅、勇敢、智慧的商业典范,更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的顶级范本。
今天这篇文章,请你跟我一起来简单复盘一下,雷军的创业之路。希望你也能有所收获。
- 01 -
极致的野心和梦想
是人生的不竭动力
有人说雷军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明明少年得志,38 岁时就已经带着金山成功上市。又在 42 岁「高龄」,在对手机硬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勇敢的创办了小米。
但我认为,勇敢和恐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雷军的勇敢全是来源于对「碌碌无为」的恐惧,才让他有奋勇一搏的勇气。
很多人认为,雷军成功的核心动力是勤奋和风口,但我认为并非如此,雷军的核心驱动力是他对成功的野心,或者说是对「不能大成」的恐惧。
雷军的野心与生俱来,他决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小学升初中,他是全校第2名;初中升高中,是全校第3名;考大学,他是前10名;来到了人才济济的武大,雷军也考年级第一。大学毕业后同学背后议论说:他会是10年内最好的。
这话传到雷军耳朵里,他还暗自不满:难道10年后,我就不是最好的吗?
胡适曾经劝勉儿子: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叫有志气,但志气不能放在嘴上,要放在功夫里。
虽然不知道雷军是不是看过这句话,但他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用行动践行这句话。
1987 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他第一天就主动去上晚自习,他说:“在我印象中,像闻一多等很多名人都是在大学成名的,我当时也想利用大学的机会证明我的优秀。”
雷军每天早上七点去教室占座, 总要坐在最好的位置听课;周六雷军喜欢看电影,但经常是自习到九十点钟,去看第二场;上《数字逻辑》课,老师总是先问大家,如果没人能回答上来,再让雷军站起来回答 ;雷军大一写的 PASCAL 程序,等他上大二的时候,都已经被编进大一教材里了。
但是雷军对此并不满足,因为他后来发现,在大学里考第一名也没什么了不起。他总是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要做什么事儿才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雷军在图书馆看到了,讲述乔布斯等硅谷创业者的《硅谷之火》,再次放大了他的野心。雷军后来回到武大演讲时说,这本价格2块1毛4的书,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改变人生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契机,比如一个可以对标的榜样。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像是有熊熊火焰在燃烧,激动的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
我就在旁边的体育场上走了一遍又一遍,心情很难平静,在操场里我奠定了一个梦想:
日后一定要干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大学时代,我觉得我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我比他们更早地确立了人生的梦想,并且付出了实践。”
雷军确实很有执行力,从那以后雷军就经常背着一个大包,包里装着满满当当的资料和磁盘,在武汉的电子一条街上闲逛。那条街上的老板知道雷军很能干,都对他很客气,恨不得隔二十米就跟他打招呼,请吃请喝。
在那条街上,雷军说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认识了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合伙人,王全国。两个人开始合伙搞商业化的软件,晚上一起躺在公司梆硬的沙发上,想的是“一定要写出所有机器都要用的软件”。
大四的时候,雷军和王全国等4个人办起了三色公司。
“我经常被他们从武大的晚自习上叫出来开会。我们晚上做开发,白天跑市场,在饭店里租了一个房间,五六个人躺在一间房间里,实在躺不下,就起来干活。”
但是他们还是太年轻了,几个合伙人空有一腔热情,但都不懂怎么做生意,后来还是雷军卖了一台计算机赚了四五千元,才让公司开了张。
当时三色公司经营不善,再加上最核心的产品——仿制汉卡,技术被人盗用了,他们窘迫到吃不上饭。有个合伙人吹牛,说自己擅长打麻将,自告奋勇去和食堂师傅打麻将,还真的赢来一堆饭菜票。从那以后,公司实在没钱的时候,就派他去打麻将赢饭菜票。
雷军觉得很没劲,深深感到自己还不行。“我们自以为有雄心伟略,对所有的权威都不屑一顾,街上老板的吹捧也助长了我们的虚荣心,弄得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了。”
这个认识,左右了雷军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道路。比如直接导致他毕业时,决定不再创业,而是先进入一个公司平台学习。
这个认识,还差点让后来想进入手机行业的雷军,把全副身家投资给魅族的黄章,用控股的方式做手机,因缘际会才作罢,否则就没有后来的小米了。
1991年11月4日,雷军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遇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求伯君。
求伯君邀请雷军加入金山,雷军故作矜持地表示「要考虑一下」,结果那天晚上激动地没睡着觉。
当时很多科技企业,都对刚毕业的雷军伸出了橄榄枝,联想、四通、方正,但他还是选了金山,他是这么想的:
“求伯君在金山因为写程序成功了,而且是打工成功的。金山能造出一个求伯君,就会造出第二个、第三个。大学时我创过业,失败了。创业我还缺太多东西。”
没想到一干就是 16 年,从程序员做到金山 CEO,直到 2007 年雷军带领金山上市。
38 岁退休,财富自由,业界知名,这些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成绩,但是那时候的雷军有苦难言。因为他对自己的期待,不是小成,而是大成。大成不了,就很痛苦。
金山的事业,显然距离雷军梦想的「伟大」还有不小的距离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矫情,那个时候的雷军和金山,确实错失了一系列的机会,当时金山的很多业务,现在看来都走了错路。
世人都以为雷军最擅长抓风口,实际上除了移动互联网这风口,此前雷军一个风口都没抓到。
比如他错过了互联网,而是热衷于全面对战微软的 Office,花了三年全力编写与之对标的盘古组件。之所以命名为盘古,就是因为他认为这件事情是开天辟地的。
但是三年后市场泼下了一瓢冷水,盘古组件很快陷入了「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窘境,最终失败了。
更关键的是,坚持做 WPS导致金山跟互联网擦肩而过,让雷军十多年都不得互联网之门而入,金山后来所有的艰难痛苦,也跟这个决定密不可分。
雷军排遣失败感的方法是“蹦迪”,“只有那种重金属的节奏才能让我什么都不想,而且,也没有什么可想,想着就烦。”
有段时间,雷军每天下午跑五公里,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最棒的!
“我想过出国,换一种生活方式。但那意味着我承认自己真的不行,我无法接受,我希望把金山办成世界一流的企业,为此我付出 20 年甚至一辈子都值得。
在金山上市的 2007 年,早已是互联网群雄并起,网易、腾讯、百度、盛大均早已上市,陈天桥、丁磊、李彦宏还都当过中国首富,而执著于软件领域,一直想进互联网无门的金山和雷军,难免有些落寞,甚至是痛苦。
后来周鸿祎说,以前很长时间都在仰视雷军。“当年搞电脑是很高档的行业,他又属于里面人中龙凤,又年轻,又有金山这样一个平台,内心的骄傲肯定有。”
“在我们这一拨人里,他出道的时候,也许丁磊、马化腾都刚参加工作,没准儿陈天桥还在学校呢,我也刚毕业参加工作。按世俗的标准,他更早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雷军回忆说,“98年腾讯创业,99年李彦宏创办百度,99年末阿里巴巴创业。我们坚持WPS,但却错过了整个互联网。”当年他把所有优秀的人才都派去做WPS,所有以战养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养WPS,这让当时的金山,“背了一个巨大包袱在长征”。
那个时候金山的上市,看似风光,实际上不过是勉力求生而已。面对这个结果,他形容自己的情绪是“苦难”和“悲凉”。上市两个月后他借口身体原因离开了金山, 38 岁的年轻人能有什么身体原因,那么大个董事长,背上双肩包就走了。
雷军告诉自己:要等得起。可能这个机会不是你的,下一个机会还不是你的,但如果就此放弃了,那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只要你不离开牌桌,还在等,还在努力,就还有机会。
那时候的雷军,还在寻找一个契机,能够让他真正大成。也正是这种野心带来的痛苦,驱动了雷军在42岁时,克服“再创业,若失败我就身败名裂”的恐惧,重新出发,创立小米。
- 02 -
拼命工作
是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
雷军在商界是出了名的勤奋,因为他想大成,浪费时间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刚工作时,雷军会在下班时间接私活提高技能。
但他每周只有20个小时可自由支配,于是他把工作任务按半小时来分,还用一个笔记本,记着每半小时干了什么。
“如果浪费了半小时,我就觉得很惭愧。后来我看到很多人不珍惜时间的时候, 我就觉得这样的人真没出息。
时间是自己的,你到一个公司打工的时候,偷懒,老板没有看见,就觉得自己又蒙了一下,玩猫和老鼠的游戏,真是没有必要。
公司所付的那么一点钱,就买下了你一个月的青春?学会的东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
没有多少人真正计算过自己一个小时值多少钱。”
雷军当时给自己算的是一个小时20到40元。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初,一个公务员月薪也不过三四百块。
他在金山时期,每天工作16个小时,可以做到一周七天不休息,长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被称为中关村劳模。即使创办小米之后,步入人生下半场的雷军,也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都说小富靠勤,相信“聪明+勤奋,天下无敌”的雷军,年纪轻轻就实现了常人千百倍的收入。
2017年9月,雷军为解决小米的供应链困境,赴韩国面见三星高层。上飞机前,他顺手带上了桌上的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他发现日本的这位经营之神,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讲3句话: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认真拼命地工作。
3)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雷军看完很感动,这位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京瓷和 KDDI的日本经营之神的理念,竟然跟自己发生了某种共鸣。
“我可能无意中使用了他说的,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拼命认真地工作。”
到韩国后,雷军拜访了三星的三个副社长,除了聊合作,他还旁敲侧击的问,首尔交通这么拥堵,你们每天几点上班?两个副社长是早上 6:30 上班,另外一个是 5 点上班,先去办公室跑步一小时再工作,晚上 6 点下班,但一般要应酬到 10 点左右。
听完后,雷军就心理平衡了一点,每个人的付出都超过大家的想象。
“创业者都是时代骄子,但我看到了另一面,每个人在市场上打拼都不容易。大家没有公众理解的那么光鲜,豪宅、名车,飞机、游艇,这些都是少数人。”
雷军说拼命工作就是自己成功的秘诀,这其实有点不全面,雷军享受过努力红利,但有一些副作用,他却难以言明。
雷军能力逆天,而且极度勤奋。这样的人当老板,好处显而易见,团队执行力超强,指哪打哪,而且下面人凡事都能有个依靠。但也有两个坏处,特别是在金山时期,尤为严重。
第一个坏处就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雷军,全年无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不是谁都能扛得住。雷军这种老板还特别容易「鞭策健儿」、苛责手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受得了。
王川是小米的8位合伙人之一,也是与雷军交往10年的挚友。他从2004年起开始教雷军滑雪,发现很多本不相识的金山员工,因此很感激王川。
王川后来才知道原因,“雷总觉得春节、十一放7天假,太浪费时间了,咱放假3天,后4天开战略研讨会。后来我拉他去世界各地滑雪,没有七八天回不来。大家就能完整在家过春节。”
雷军真是应了那句话,有人喜欢假期,是因为假期可以休息,而有的人喜欢假期,是因为可以在竞争对手休息的时候工作。
第二个坏处就是,雷军不仅勤奋,而且过度信任勤奋,这导致他事无巨细地操劳,却失之对大势的把握。他自以为抬头看路,实际上还是低头干活,所有的思考都是基于金山,就难免用「显微镜」看问题。
后来创办了暴风影音,当时被称为金山三杰的冯鑫,记得雷军曾经亲手为他收拾过两次杂乱的办公桌,并留下署名字条。“就是告诉你说,这活儿我帮你干了。你肯定会想想,以后自己注意。”
雷军的管理还细致到员工着装,这在科技公司是很罕见的。他要求下属,周一到周四穿正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向当时的竞争对手微软看齐。
曾是金山总裁助理的杨金钰说在一次产品发布会前,雷军批评连他在内的3位员工着装不当,嘱咐他们去百货商场选购西服。“他说,只有两种颜色可以选:蓝色,黑色。你看你,还穿紫色。”
- 03 -
当你想明白自己是头猪
从此就一帆风顺了
金山的连续失败,让追求大成而不得的雷军非常痛苦,原本就心思偏重的他更加敏感了,别人一些无心之举也能够伤害到他。
有一次雷军来找知名互联网学者方兴东,正逢方在接一个投资者的紧急电话,让雷军等了半个小时。
这件事让雷军10多年一直耿耿于怀。“每次一喝酒,他喝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说这个,起码给我讲了5次。我每次说,好了雷军,这个事情说到这里就忘掉吧,是我不对,但是你看他就忘不掉。”
还一次,周鸿祎坐在雷军的车里聊天。周鸿祎说盘古组件不好,雷军有点生闷气,开始不说话,看着窗外开始抽烟,场面一时很尴尬。
周鸿祎说,“后来我才知道盘古是他的滑铁卢,结果我就拿这事批评他,他肯定会觉得很难受。”
事情的转机就是雷军离开金山,虽然离开自己一直呕心沥血的金山,雷军肯定不开心。但是像雷军野心这么大的人,没那么容易被击倒,反倒是给了他一个仔细审视自己的机会。
退休之后做投资,雷军就不可能像之前做管理一样「hands on」(亲力亲为),他由此知道了什么可以放下,什么必须放下,他也就逐渐的知道原来很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
2008年的一天,雷军退休几个月后,跟王川一起去滑雪。两人在坐缆车的间隙聊天,王川很惊讶地发现,雷军的格局变了,眼界从“用显微镜看事情”开阔到“用望远镜看事情”。
在小米成为互联网新贵之后,很多人夸雷军强就强在善于布局、战略极强,这一点我不太认同。我认为雷军是很强,但不是强在雄韬伟略、料敌先机,而是强在能忍能忍、浴血杀敌,真刀真枪打出了一片天下。
在这一点上,雷军跟所有同级别的大佬都不太一样,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这批人,后者虽然开局时并不算顺利,也经历了不少残酷竞争,但是走上正轨之后就几无敌手,而雷军是一路血战走过来的,不管是苹果、三星,还是华为、OPPO 、vivo,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对手。
前二十年,雷军一直觉得自己是雄鹰,一边渴望风,一边觉得不管有没有风,自己都可以翱翔于九天之上。
但雷军后来跟王川说,突然有一天想明白自己是头猪,从此一切都一帆风顺了。
格局变大的背后,离不开现实对雷军的锤炼,以及雷军对自己的反思,以及主动蜕变。这个过程一定是充满阵痛的。
2009年12月一个雪夜,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酒廊咖啡馆。雷军喊来一众朋友喝酒,毕胜、黎万强、李学凌等金山旧部和朋友都在。
当晚雷军在伤感、挫败和矛盾的情绪中度过,一边唏嘘不已,一边一瓶接着一瓶地灌啤酒。一群人都越喝越多。
11点半时,雷军才开口说,今天是他的40岁生日。毕胜回忆,当时的谈话基调是反思:“(雷军)讲他的劳模人生,是不是错了?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从领导哲学,到做事哲学上是不是有错。”
后来还是黎万强一直劝他,才 40 岁,好日子还在后头。聚会的气氛才开始转向积极。
聚会临近结束,大家说40岁了,总结一下。雷军留下一句话:“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大家在双榆树当代商城的岔道口,分头打车回家。现在想来,这是一个不算太得志的 IT 老人,转向互联网新贵的前夜。
这一年,已经从金山退休的雷军找到了他要的“势”:移动互联网。他看到了智能手机这个巨大的机会。
那个时机确实很好,iPhone 刚刚出现,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老牌厂商不屑一顾,而国内更是没有同类竞争对手,各大厂商习惯性的视而不见,忽略了涛声临近的换机大潮。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小米创业 8 年就进入了世界 500 强。截至发稿前,创业9 年的小米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市值达到 2800 亿港币。
一直在找机会的雷军,没有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终于等到了自己大成的契机。
雷军虽然年少成名,却是真正的大器晚成,实现他自己想要的大成,他走了接近 20 年。
当然,对于雷军这种创业者来说,大成不是重点,而是新篇章的起点。
写到这,我突然想用一个故事做结束。
2017 年,为了表示对印度市场的重视,雷军又专门跑了一趟印度,在班加罗尔他兴致大发,突然提出想去看看印度的火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印度的火车和他一样都是B站的IP。
雷军带着助理和印度的同事走到车站,得知当天的全部火车都已经开出。
刚听到了这个消息雷军很失望,但是一转身他突然跳下站台。踩着枕木向夕阳的方向跑去,身后的同事们也只好跟着跑了起来。
这时从站台的方向看去,雷军好像是电影里那个奔跑不息的阿甘,在身后留下长长的拖影,和一群跟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