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和蚕丝
早期人类的住所,多为天然洞穴,因为那里比较安全又能躲避风雨和寒冷。但是天然洞穴毕竟有限,而且有些洞穴又不适应人居住。于是,人们开始设法营造自己的安身之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遗址多有发现,在黄河流域一带多为半地穴式木构架建筑,而在西安半坡就有一百多座这样的房子所组成的建筑群,可能是一个村落。而人类穿着衣服大约也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开始时只是把兽皮披在身上,目的是为了御寒。后来又发明了骨针,人们学会了缝制衣服。
新石器早期,一些距今6~7 千年的陶器上留下了纺织物的印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时纺织物的大致情况。
人类最早利用的纤维是麻类、棉花和羊毛。我国是丝织物的发源地,早年在浙江绍兴就出土了约4700 多年前的丝织物残片。
说到发明用蚕丝来织布,我国古老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这个传说,是说劳动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逐渐地学会把野蚕捉到家中喂养起来,并种植桑树,养蚕做提丝,最终完成了用蚕丝织丝绸衣服的发明。
人们通常用“春茧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来喻蚕之一生。
春蚕,可爱的小生命,吃的是桑叶,吐出的却是一缕缕细丝,它无私地将洁白的蚕丝奉献,自己却化成蛹,默默地幽闭在自造的蚕茧之中,度过虽死犹荣的一生。
蚕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却说远古时代,天地悠悠,气象万千。那时的人们吃都顾不上,哪还顾着穿。他们穿着十分简陋。
夏天时,他们穿的是用一片片树叶串连起来的衣服。而冬天,则把猎捕的野兽的皮剥下来晾干,往身上一裹,就算是衣服了。
后来,人们发现了麻类植物的外皮可以剥下来,晒干,制成麻线,再编织成麻皮,做成衣服穿。于是,人们便把麻类植物的根和种子成片地种在一起。用麻类植物做成的布,比用树叶、兽皮做成的衣服是一大进步。但是它毕竟很粗糙,于是人们继续寻找新的衣着原料。
后来发现了蚕丝,并用蚕丝织成衣服。发现蚕丝,这里有一段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在4500 多年前,在黄河流域有一场战争——黄帝尤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黄帝大胜并建立了黄帝部落。部落联盟建立后,黄帝开始执掌大权,把部落里的工作进行了分工:有专门管理种植五谷的,有专门管理制造工具的,有专门管理食物分配的,还有管理制作衣服的。黄帝派自己的妻子嫘祖专门负责管理制作衣服,又派胡曹(管理制作帽子的)、伯余(管理制作服装的)、于则(管理制作鞋子的)三位大臣协助嫘祖工作。
嫘祖是位勤劳善良的妇女。她没有今天有些女人的依仗权势和夫荣妻贵的思想,白天,带领着妇女们上山剥树皮,下田剥麻皮;晚上,又和妇女们把男人们狩猎的野兽剥下皮来,进行加工制作。
由于在嫘祖的带领下,全部落的男女都穿上了衣服,不再受皮肉之苦了。但是由于劳累过度,嫘祖病倒了,且整日不思茶饭,病情日益加重。看护的妇女们万分着急。她们忽然想到,何不到山上采些新鲜的野果让她品尝呢?于是,几个妇女跑遍了附近的山山岭岭,采摘到不少果实。
傍晚,几位妇女满载而归,她们一样一样把野果放在地上,任嫘祖挑选。嫘祖很受感动,便支撑起病弱的身子,看着满地的野果。突然,她眼睛一亮,指着地上一堆白色的果子说:“把它拿来让我尝尝。”
一妇女连忙捧起几颗递到嫘祖面前。嫘祖咬了一口,但无法咬动,便问道:“这是什么果子,怎么咬不动?”另一妇女连忙说:“这堆果子是我们临下山时,在桑树林中采摘的,由于天太晚,我们来不及咬,就采来了。”
正在这时,一位烧火的妇女走了过来,说道:“你要是吃不动,我给你煮煮吧。”于是,她将地上的白果全部倒入锅中。烧了好一阵,那妇女心想,这下肯定能咬动了,便拿起一个,还是咬不动。那妇女暗暗惊奇,哪有树上结着咬不动的果子,上面的咬不动,那底下的呢?
那妇女拿着一根小棍,在锅中搅了几下,往外一拉,发现树枝上缠着不少细细的如头发丝般的白丝。她们又抽呀搅呀缠呀,没有多长时间,在锅中的白果,全部变成细白丝线,缠在树棍上。
嫘祖一看,连忙要人搀起到锅旁看个究竟,嫘祖是个非常聪明的妇女,她细看了缠在树枝上的细丝线后,便说:“这不是果树的果子,不能吃但它有别的用场。”
嫘祖顾不得虚弱的身子,详细地询问了果子是哪里采来的。第二天,在妇女们的搀扶下,嫘祖亲自查看了桑林,并看到树上爬满了软绵绵的大虫子,正蠕动着身子,贪婪地啮食着桑叶。
嫘祖已知道这大虫子能变成那果子后,便每天来观察,看它是怎样由大虫子变成椭圆的果子的。嫘祖后来把这些虫子放在家中喂养亲自栽桑、养蚕。
年复一天,嫘祖又发明了用蚕丝织制丝绸,就这样,她被后人供奉为“先蚕”(蚕神),把她看作是养蚕、缫丝的创造者。
“嫘祖养蚕”只是个传说,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蚕丝,并且把它们织成衣料。后来又逐渐学会种植桑树,给蚕提供桑叶等一系列程序。
嫘祖的传说,这是古代人们把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归功于嫘祖一人,并编成神话故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