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放假,虽然离父母不远,但总感觉,过年是看望父母的一个理由。
平时加班加班,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过年,给自己一个理由,回家安静的待一段时间。
1.
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年关未至就掰着手指头数起日子,期盼除夕到来。
过年,可以改善生活,一次可以吃很多很多菜,可以吃饺子,饺子里还包着钱或糖,记得以前总是爸爸吃到钱和糖最多,现在想想,应该是爸爸吃的饭最多。
过年,可以放鞭炮,还没到新年,就计划好,年底要买什么样的鞭炮,过年这几天安排着,如何把它们放完,有那么几年,特别喜欢放鞭炮,甚至把一串鞭炮拆开了一个一个的放,这样可以有更多种的玩法。
与孩子们的热切期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人们不时发出的叹息。
那会不懂,现在渐渐明白了。
家庭条件不太好的话,过年走亲访友总会产生花费,既不能丢了面子,也事能影响来年的生计。小孩长大了一岁,大们也就老了一岁。
如今,只要喜欢,天天都可以过年,想吃什么就可以吃,想看什么都可以看到,美食美味,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相反,过年的仪式感与快乐,相应的减少了许多。
2.
上大学后,每年仍然很是期盼过年回家,早早就算好放假的日子,买好火车票,即使没有座位,也要回家,每次都要坐三十多个小时的车才能慌到家。
但每次下车后,看到父母来车站接自己的表情,除了心酸就是心疼,总感觉自己不在身边,他们过得很难过,日夜的期盼,换来一年几天的重逢,所以当时决心工作后,把父母接到身边,无论去哪里。
过年,就是家人聚在一起。出门在外,父母望眼欲穿并非等着我们衣锦还乡,而是盼着我们平安归来与他们团聚。一起收拾屋子、采购年货,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听着父母喊你吃饭的声音,就是家的味道。
3.
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家,但每次过年,依然会回家陪父母一起过年,有了宝宝,更能理解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与美好。
聚少离多,彼此间共同话题必然不多,曾经也困惑于回家后长辈们的诸多问题。但后来想明白了,他们只是想要表达关心却不知从何说起。
有时,父亲会唠叨很多,但要真正的理解,有时他们就是想表达一些关怀,或是想能给你的生活带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知道如何去做。
过年了,就图个热闹,没有多隆重,也没有多严肃。
一家人一起吃个饭,聊几句,喝几杯,说几句贴心话,这个年就算是过了。
放假了,准备好回家过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