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关中农村一见面的开口语是“吃了么?”,白天的任何时间、任何场所,只要一见面,准是先这样打招呼。
但到了傍晚就变成了“喝汤么?”,喝汤是关中农村对晚饭的叫法。农村的汤不是城里的啥菜汤、蛋汤的那一类,农村的汤包括的面就大了。稀饭称米汤,煮完面条的水称面汤,给开水中撒上面粉烧开称拌汤,等等。喝水也叫喝汤,但晚饭的喝汤绝不是单纯的喝水,一般的是熬点米汤(或稀苞谷糁),烙个锅盔,再切点自家腌制的酸黄菜,这晚饭美的很!
记着有一次,我两个外地的战友,路过西安顺道来看看我,不认识路耽误了车程,来时已到晚上,一进家门,父母亲招呼着“你们先谝,我给咱烧汤去”。这时战友苦笑着说“我们中午到现在还没吃饭,光喝汤咋行?”,我说,“别急,咱老陕这汤能喝饱”。这事在战友们中传为佳话,总有人戏说,“陕西的汤真好喝”。
在当时关中农村,由于生产是集体耕作,起床后先上工,到早上十点钟是吃早饭时间,午饭在下午两点钟,每天三晌劳动时间,晚上放工后,随便的简单吃点东西,也就被形象的称作“喝汤”。
随着农村土地的承包制,地里的活路自己灵活安排,结合家里学生的作息时间,这“喝汤”的时间,也调整到早上。与公家的饭点也就同步了。
现在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让农民大部分已告别种地,走上打工或者创业之路。不再只图吃饱,而是追求活好。更关心的是谁经济搞的好,谁的发财门路好。
以前见面的“吃了么?”,已慢慢被“干啥去?”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