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晟
春天来了,跟大家分享一首古诗。昨天看了蒙曼老师讲的“风花雪月”系列,讲到了朱熹的《春日》,才发现写诗可以将描景,抒情和说理融合的这么好,大家可以一起赏析一下。
春日
作者: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在这春日煦暖,和风微醺的好日子里,踏青寻花,来到了泗水之滨;举目望去,无边的景色,映入眼帘的风光焕然一新也耳目一新;任谁都能如此轻易的看到春天已经到来,春风吹过,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走到哪里都是春天的景色。
赏析: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春诗。古诗中咏春的诗很多,而且名句也很多,但大多数脍炙人口的咏春诗都是从细微处写起,以小见大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小鸟翠柳来写春天;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细叶春风来写春天;再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以春雨小草来写春天。还有很多很多,都是细节描写,以点带面的引出春天。
而《春日》的不同在于,没有细节描写,不在细微处着笔,而是以极广极大的视觉空间来展现春天的美景,举目望去皆是春,这就体现了不同的胸怀气度。
第一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时间,地点,时间表述的清清楚楚。胜日就是好日子,寻芳就是踏青寻春,而一个“寻”字,也让作者急切雀跃的心情跃然纸上,泗水滨就是泗水之滨,点明了踏春的地点。
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无边光景是给出了寻芳的结果,而且是如此宏大的场景,映入眼帘无边无际的风光美景。一时新,既写出了春回大地,忽如一夜万象更新,也写出了作者不同往日的感受,感到如此美景令他耳目一新。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此句是对上一句的承接,对无边光景的升华,正因为映入眼帘的无边光景都是焕然一新的感觉,所以如此美好的春日景象,才变得很容易就能看到。东风面,是把春风拟人化,更让人感觉春天的亲切。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再次承接上句,春风又绿万物,所过之处,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入目的都是春天的美好,也是承接了无边光景。
通读下来,给人的感觉就像自己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的春日,来到了泗水之滨,举目望去,清河墨山,绿草青树,蓝天白云,万紫千红,整个人都被春日的美景所包围,那种赏心悦目,欣喜之意不由得溢满胸怀。
从字面上看,这首是一首咏春诗,但这不仅是一首咏春诗。第一句寻芳的地点,泗水滨,在今山东境内,而当时南宋时,已被金人占领,朱熹是不可能寻芳到泗水滨的。那么为什么朱熹又写寻芳到泗水滨呢,其实是作者描写的心驰神往,神游泗水,因为孔子曾经在洙、泗之间讲学,教授弟子。朱熹寻芳寻的也是儒家思想,圣人之道。如此就很好理解了,此诗也是朱熹抒发当时儒学现状的诗,体现了当时儒家思想丰富多彩,迎来的儒学思想的春天,作为理学大家,看到如此盛景,欣喜的心情也是油然而生,甚至比看到春日美景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