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城镇初中 霍海霞
11月20日至21日,我们在技师学院参加了初中语文教师提高培训。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的董华林老师和李永茂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讲座,两天的时间,紧紧张张,但我们精神饱满,意犹未尽。两位老师的讲座,仿佛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明媚的阳光。
董华林老师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引用大量的教学实例,阐释了什么是语文教学的“3+2”,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语文教学的“3+2”指的是什么呢?董老师以从故事出发读懂《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寓意为例,阐释了这一概念。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这个“三”指的是发现教学价值、 设计学习任务、实施有效指导;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养成语文习惯,积累时间经验。前三条应证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教”,后两条应证的是“不教”。教是为了不教。
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呢?
董老给出了锦囊:一是宏观把握,二是诸因互解。董老提出的“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以情解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在钻研文本时找到了原则和依据,不必抱定教参和书本不敢放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一方面,更要读与思结合。 沉入文字,细察深究,对文章进行合乎常理的分析判断,这是“思”的方法,是研究文本的基本的有效做法。由此探寻,便能发现文本的价值所在。
发现文本的价值之后,该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呢?
文本价值不等于教学价值,教师必须找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对文本重新进行收拾,使文章具有教学价值。这个观点,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以学定教”。收拾文本之后,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董老师以《狼和羊》的例子,让我懂得了要从小的角度设计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每一个任务的确定,都必须要有指向性,要能从文中找到依据。这样的设计,既容易操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其中“问题的设计,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应该就是要让学生以文解文吧。其二,要善于小题大作,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读深思,真阅读得真收获。
董老师以《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对人说话是不是真的满口之乎者也”为例,带着我们一起探究文本,寻找例证,得出了孔乙己只是在只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才满口之乎者也。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让我们体验到怎样以文解文,读懂文章。当然,也用了反面的实例,批评了语文课堂上“学生满口说瞎话,老师也跟着鼓掌”,课堂图花哨、瞎闹腾,没有深入研究,浮于表面的不好现象,让我深切认识到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以及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令人振聋发聩。董老师反复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合乎事理,合乎生活逻辑,给细查深究,方可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这一方面,董老师也为我们送上锦囊。要从教材的教学价值和学生的认知障碍出发,结合语境,结合常理,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不要把答案硬塞给学生。听到这儿,不觉汗颜,回想以往的课堂,有多少个设计只是围绕考纲进行,当学生说不出答案之时,我并没思考学生缘何答不出,他们的学困点到底在哪儿,为了进度,强行把答案塞给孩子们。不进行自我反思,倒埋怨孩子们不肯动脑。孔子云:“不悱不启”,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搞懂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哪里,做到有的放矢循循善诱。
培训第二天,李永茂老师关于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讲座很受欢迎。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每次练写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怎样指导,初中三年的作文训练不能有序进行,基本处于无序放任状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却常常是“望文兴叹”,找不到抓手。李老师的研究成果《初中作文课堂阶梯导写教程》无疑是交给我们的福音书,给了我们具体有效的指导。而他《学写抒情议论语段》的作文教学案例,更是让我们见识了怎样上作文课。我愿意临摹这些优秀课例,努力探索实践,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快乐写作。
李老师还从考试的角度,为我们做了《圈点勾画赢阅读》的讲座。他的讲座朴实无华,却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我们学了就可以马上在教学实践中用到的东西。
感谢这次培训,它给我带来了语文教学的锦囊,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熟练运用,带领学生在语文的百花园里寻芳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