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枫小柒
每个背井离乡的人都会有段关于故乡味道的特别记忆,因为,有些味道再也吃不到了。我记忆中,最让人怀念的故乡味道有三样,其中分别是爷爷种的橘子、外公包的饺子以及隔壁老唐家的麻花儿。
01
在我出生前,爷爷家门口就种了一棵橘树。我4岁那年,这棵橘树结了它第一次果实,在橘子还未熟透之前, 我和妹妹就天天吵着要爷爷摘橘子,甚至有时候自己拿着竹竿去敲橘子,但根本够不着。
终于,到了橘子熟透的时节,我和妹妹站在屋门前,爷爷背着堂弟拿着竹竿去敲橘子。待到树上的橘子敲得差不多的时候,爷爷就让我和妹妹拿着小背篓去捡拾。掉落在地上的橘子并不像现在的橘子这么大,但都是黄灿灿的,别提当时的我有多高兴了。我记得当时我直接趴在地里就开始剥掉橘子的一角,然后用嘴啃了起来,望着爷爷咯吱咯吱的笑。至少当时觉得那是最甜的橘子。
本以为这棵橘树会长得越来越好,但第二年开始,果子却越结越少。而那年冬天,爷爷就去世了。那时的我还不太明白去世的概念,只知道妈妈说以后再也见不到爷爷了。
再后来,橘树倒了,枯萎了,我想,可能再也吃不到爷爷种的橘子了。但那个味道,我至今都很怀念,因为那是故乡的味道,也是爷爷的味道。
02
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爸妈最喜欢带着我和妹妹去外公家“蹭吃蹭喝”了,因为每次过去,外公都会包饺子给我们吃。我们全家包饺子的方法都是外公传授的。
那时的饺子皮都是外婆种的麦子磨成面粉压制而成的,饺子馅则是普通的猪肉馅。喜欢吃外公包的饺子是因为外公包饺子时会在饺子皮里放上满满的肉馅,而当时的我、妹妹和小表弟都只爱吃肉馅不爱吃饺子皮。饺子的蘸酱则是外公亲自调制的,少许特制的辣椒油再加少许的醋,简单又美味。有时候看大人们吃得特香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尝试着蘸着蘸酱吃饺子皮。
外公包饺子的时候很认真,一张皮,包着满满的馅,再双手用力向中心压饺子皮,一个胖鼓鼓的饺子就做好了。那时我们最爱开玩笑了,戏称这是外公牌儿饺子,以后都可以去开餐馆了,然后外公就会笑得合不拢嘴,然后继续开心的低头包着饺子。
长大后,吃过许多地方的饺子,但我知道,还是没有外公包的饺子好吃。
03
在街上卖麻花儿的老唐就住在外婆家隔壁,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去他家蹭麻花儿了。每天晚上,老唐家炸麻花的时候就是全村最热闹的时候。
邻居们一般吃完晚饭后都会坐在大院里休息、唠嗑儿,而我们小孩子则跟着麻花香纷纷跑到老唐家守着。老唐一般在麻花出锅后都会请我们小孩吃麻花,拿着麻花的小伙伴们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时的爷爷、叔叔们也特别喜欢吃麻花儿,尤其是晚上几个邻居凑在一起唠嗑时,买点麻花儿,喝点小酒,甚至打点“点子牌”(长牌)。
听外婆说,老唐是从很远的地方搬过来的,做麻花儿的手艺可是了得哦。我看过一次老唐做麻花,过程可谓是不简单:面团需要提前一天醒(省)好,第二天制作麻花儿前,还需要在揉好的面团上添加适量特质的香油,然后才能开始制作麻花。麻花儿做好后,先用纱布盖着,最后待到锅里油温达到60度左右时,便可将搓好的麻花儿放进锅里,直到颜色炸至金黄后,即可出锅。
在我记忆里,老唐做的麻花儿纹路都特别整齐,外观小巧精致,甚至可以与现在的商家媲美。咬起来咯吱咯吱脆,吞下去嘴里又会有股淡淡的橙子甜味。但现在的老唐年纪大了,已经被儿子女儿接到城里“享福”了。恐怕,老唐家的麻花儿,是再也吃不到咯......
你呢?记忆里有哪些忘不掉的故乡味道呢?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