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写下这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再放眼当下,把诗歌所写的内容与情感同现实对接,二元对立所折射出来的东西着实令人反思。

不同文化的积淀,不同文明长河水的淘洗,沉潜下来的东西“回光返照”现实时,东西方文明外铄出来的思维程式呈现出迥异性。这种差异性映照在不同的事物上面,反射出的光影也不一样。几千年华夏文明的浸染,丰盈的中华文化培植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标准自然被烙上鲜明的国家和民族特色。单就对艺术美的追求看,对称性和虚实相生性是极富东方韵味的艺术呈现。公众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比照世间万物,在宏观范式的框定下,可以根据自我心理需求的不同对其投之以不同的价值判断。于是,对“有意味的形式”的判定也就变得丰富多元。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在形式上如何追求变化,在本质内涵上还必须恪守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当把这种思维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以之去厘定事物时,光怪陆离的社会在某些方面就变得整齐划一起来。不久前,学校在起始年级组织了一场普通话演讲比赛。作为观众,享受着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以纯正的国语——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诵读着经过千百次打磨的经典美文。优美的文字,辅之以充满稚气的童音,似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悦耳。而朗读者忘情投入地演绎,不自觉地把欣赏着带入到奇幻的境界。这种艺术的享受除了源于文本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得益于字正腔圆的标准语的助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位位选手都用近乎相同的语音、语气、语调进行表演,相同的声波段对耳膜产生相同振动频率的撞击渐渐让长时间处于同一振幅的听觉慢慢失去了知觉。俗话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样才能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人的感官始终处在同一种状态下,很容易造成感官的疲劳。再者,先入为主的认知惯性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来描绘,也许不是很贴切,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任何事物以固定不变的形式在耳畔脑际浮现时,人们对其的认知和感受会慢慢失去新鲜感,直至麻木。“美来自于变化。”现实世界之所以精彩纷呈,主要归功于变化与形式多样的外形展演。一旦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生活与时代也就失去了生机活力。因为“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跨进同一条河”,所以才有了四季更迭、生老病死。

由此,放眼社会,在地球是一家的大一统思想的作用下,不同国籍,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们之间要互通信息的有无,共享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成果。除了借助文字的传递,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声音来完成。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和文明作用的不同,不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不同的。这无形中为彼此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不便。为了降低语言不通造成的麻烦,大到国家间,小到国内,从官方层面,提倡使用通用的语言,以此增进了解。于是,在国际上也就有了国际通用的官方语言,在国内也就有了民族的共同语。不可否认,这种通行语言的推广和普及,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国家和民族间因语言障碍产生的隔阂越来越少。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由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在语言上有了共存点,也无形中消弭了彼此间的神秘和由神秘所产生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就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而言,因其用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规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把其他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隔离在外。而当把普通话定位成官方语言之后,并从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对公民(尤其是体制内之人)的说话权利进行了规范:私人话语的空间,公民使用什么话语形式进行表达和交流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在公众话语空间,尤其是比较庄重的场合,使用何种语言形式多少就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而这种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的政府意志随着国际化日益浓郁,“从娃娃抓起”就变成了自发的共识。

XX国人,说着XX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风情。一旦地球人都说着同样的语言,这种无差别意识最终催生出来的就是见一知百。语言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文明的外化形式。不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正是这样,其文明、文化才能外溢出独特的审美意味。如果不以变通的思想规范和处理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硬性的要求,假以时日,这个世界、这个地球就只有两种声音:浑厚低沉的男音和清脆响亮的女声。两种声音用相同的语言,相同的词汇和相同的语法拼接文字进行表情达意。如果时代真的发展到那一天,普罗大众是喜,还是忧,不得而知。

多元发展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声音。只有彰显海纳百川的气度,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生活需要丰富多样,这样才会有滋有味。牙牙学语,我们发出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老态龙钟时,如果还能够用亲切的乡音朗诵着余光中的《乡愁》,不论身在何方,官至何位,都能够读出浓浓的赤子情怀。这个世界,只有共性与个性和谐共存,才会变得越来越教育生机与活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636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68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66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45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3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74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02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09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8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飘零江湖,远离家乡的日子越久远,记忆深处的乡情乡音却更清晰,更浓烈,仿佛多彩蜻蜓飞满记忆的黄昏,袅袅炊烟摇...
    春风不改旧时波01阅读 646评论 2 8
  •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说的是家乡的方言,长大了外出求学说的是普通话,工作后没有人再和自己说家乡的方言,再加上一些电脑...
    余香斋主人阅读 511评论 2 2
  • 春节回家,不仅仅是为了团圆,不仅仅是为了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美滋滋地吃上一碗洛阳烩面,说实话,吸引我春节千里归...
    韩非子鱼阅读 471评论 6 3
  • “家乡”,这个不起眼却又敏感的字眼儿,是每个人扯不断、分不开的一种情;“乡音”,是无论走到哪儿都听不厌的声音;“...
    马凤英Sunny阅读 291评论 0 0
  • 中天明月桂花开,别有闲愁暗自拆。 寂寞空庭秋正好,蛩声还入耳边来。 注:海棠社短线活动作。题,秋夜,格律诗。
    庆善阅读 538评论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