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知乎:阅读原文
by Sgt Pepper, zhihu.com
1. 离岸人民币市场主要在香港
离岸人民币市场主要在香港,这个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两边长期贸易催生出来的自发的市场。企业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作为中介进行的进出口贸易活动自然会产生货币交易,这个货币交易可以用美元等外币结算,当然也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个结算的人民币留在香港,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另外,还有直接投资、个人旅游汇款、包括近些年的点心债等涉及到人民币的活动,但主要的量仍是企业贸易带来的人民币。
2. 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的价差来自套利活动和外汇管制
这个市场的本质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就决定了这个市场的行为。**人民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存在极强的升值预期
**,加上外资出入境的管制,让香港这个人民币离岸市场变得格外有趣,针对人民币的套利行为都在这个市场上开展。如果说这个离岸市场的初始功能是对贸易资金交换,那么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这个市场越来越变成套利市场。
如果人民币没有升值预期,或者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离岸人民币市场就不存在套利空间,这很好理解。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都是在升值的,所以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就变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想要人民币,因为能升值,所以在升值周期,离岸人民币的汇价会显著高于在岸人民币汇价,在升值预期和兑换管制的情况下,香港的人民币更抢手。反过来,在贬值预期之下,香港持有人民币的人都想尽快换成美元和港币,离岸人民币的汇价就会低于在岸人民币。
3. 这两者之间汇价的差有很多解读。
首先可以把汇价差看作在岸人民币未来升值/贬值的空间,离岸人民币没有汇兑管制,没有央行托市,可以部分理解成实际价值,在岸人民币汇率的管制和托市不会一直持续,最后总会向自由市场价格靠拢。
其次可以把这个价差看作离岸人民币市场套利的空间或者套利的成本。作为个人来说,设想一种场景,我在深圳的银行里用6万人民币兑换1万美元,而在香港这一万美元可以兑换成6万1人民币,中间的差价就是套利空间。如果有这种空间,就会出现填海式运动,有源源不断的人这么操作来获利,所以最终的价差一般低于去银行进行汇兑的成本,当期的蚂蚁搬家肯定不行,这时价差就看做是套利成本,所以这个空间对个人来说,在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用。
虽然当期套汇很难,但人民币是在一直升值的,所以贸易企业就都采取了跨期套利的手段。一家企业通过贸易收入美元,在内地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同时在香港远期市场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这是便于理解的前后资金平衡过程,也是风险对冲操作,实际上很多笃定了汇率会一直升值的套利者是不进行对冲的),就相当于赚了人民币升值的差价。在这种套利空间存在的情况下,套利的企业就会在香港借入美元来完成上述套利过程,在香港没有信用的企业就借道内保外贷通过保函和信用证完成上述套利过程,不同的是这种套利更赤裸裸,交易都是在关联企业之间完成,在香港借美元贷款,将资金转到国内做银行理财(或者其他投资),6个月后赚到的钱是6个月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加上理财收益减去美元贷款成本和信用证成本,算是无本万利。
综上,这个汇差提供的套利方式大致是这种机制,具体的操作方法必定很复杂,我也不懂。这个空间对个人来说基本没什么用,都是企业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