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不上学孩子手机迷恋问题
——总结智慧家长们的讨论
孩子不上学在家,手机不离手,起早贪黑的玩手机,这个怎么弄了,不说吧看她这样贪恋手机也愁,管也不听,我觉得我家被手机也是毁了的。我想说说我对这个情况的一些看法。
我们先认识问题,再解决问题。
先说说不上学的孩子为什么贪恋手机呢?
大脑只对新鲜的东西产生兴奋,新鲜的东西会激发多巴胺的分泌,人地喜新厌旧出现了,会很快习以为常,所以想要兴奋,就得不断变着花样刺激大脑产生更多得多巴胺,于是兴奋的门槛越来越高,人就越来越花更多时间去寻找找兴奋点。休学在家的孩子,也想要兴奋点,他们曾经在手机上轻易体会过兴奋,所以就起早贪黑,在手机上看看能不能找到曾经的兴奋。
他们玩手机,是想要找到兴奋点。但往往越来越失望,越来越不快乐。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在其他事情上“轻易”收获快乐,于是就只有守着手机,说不定哪条消息哪个游戏哪个软件又让他们开心了呢?
运动和流泪会使大脑分泌内啡肽,内啡肽是第二个使我们感到愉悦、舒服的化学分子。运动,锻炼,大哭,或大笑后会感到畅快,都是因为体内的内啡肽增加。内啡肽的快乐比多巴胺的快乐更先进一些。多巴胺比内啡肽更原始。
抑郁到了一定程度,不吃不喝也不玩手机。孩子的玩,一开始是“打发时间”,也是活着的一种体现,能感受快乐。还有,手机容易拿到,各种app又容易上手,还带来了快乐。欲罢不能的不是手机本身,而是对兴奋点的追寻。
“易得”-----降低了难度,端口的开发,以便捷为目的,起早贪黑可以是收具体某个app的吸引-----特别能实现他们的及时满足,导致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忍受那些不能”及时满足“的行为和现象,于是也就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没有了耐心。
起早贪黑还可以是一种对多巴胺的守候,守株待兔一样的执着和无奈,这个时候,大人是可以好好干预和陪伴并引导的
信任与被信任都会让人产生催产素,催产素让人和人之间亲密,同时亲密也会刺激分泌催产素,催产素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安心,他们能温暖自己,也能温暖他人。当一个人一直感觉孤独时,亲密素会降低,压力素会骤升。就更想去寻找刺激激发多巴胺。
当人感到被尊重时,大脑会分泌5-羟色胺。这个时候会感到非常爽。这个爽是身心放松而愉悦,和多巴胺带来的充动形的兴奋不同。
所以孩子的玩手机,可以观察一下他在寻找什么,等待什么。
每个孩子的玩都不一样,要让他们不玩的办法,肯定都不一样的。
——先认识问题,再解决问题。
怎么解决问题呢?
这第一,需要家长们用爱心去看到孩子这个人,而不是只看到他的事他的问题。然后用正面管教里的法宝---和善而坚定地表达自己地观点,孩子也是想要知道父母地观点地,只是父母要讲究说话地方式。什么时候能说什么话,父母做好这个,孩子就能学到。镜映。漫长但是肯定有效。
第二,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不离手机,基本就是看文章,打足球游戏。以前可以强管,包括网课时间和睡觉时间手机放客厅,现在我只能友情提示了,连吃饭都拿着看。之前唠叨太多,孩子基本不和我们一起吃饭,一句话不沟通,目前至少可能和家人同一时间吃饭了。所以手机的事情也不敢多说呢
第三,怎样让孩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日夜颠倒少出门机不离手他认为没问题
手机问题,怎么执行手机使用规则呢?
每周约定能用多长时间,就只能用多长时间。和善对人,坚定地对事。
同时要观察自家孩子的状态,他心理力量处于什么等级?
内心力量低的人,防御系统可能非常坚固,说的话几乎难以吸收。
但,说话人的声音,表情,身体姿势等态度他一下子就能感觉到。
所以,对这些孩子们来说,你说什么其实不太重要,但你是怎么说的,这个姿态才重要。
父母怎么调整自己的姿态呢?
——觉知。
想和孩子说手机,是担心孩子的未来,还是关心孩子的现在?你对未来的焦虑你要自己消化,不能转给孩子。
高敏感的孩子,需要先和孩子亲近,可以和他一起讨论他手机上的内容,让他谈谈他的想法,锻炼他的纵深思考力。
以后,一个具有纵深思维的人,手机即使在手,也是当做工具在用,而不是当做伴侣在依恋。
在可以执行手机使用规则的时候,也请坚持“关注没有问题的部分,而不是关注问题。”
怎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这个答案,可以用苏格拉底式提问,让孩子自己获取。网上有苏格拉底提问的多种示范。
不要问“你觉得你这样有没有问题。”这样封闭且批评导向的问题没有交流的诚意。
他认为没有问题,这是一个认知。
认知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来的。
经常轻松聊天,固化的认知会渐渐松动。
我们需要些耐心。
但是,如果手机真成了命了,拿手机就是夺命。不要夺手机,但要了解他玩什么,扩大他使用手机的范围,把对手机的依恋情感慢慢转移到工具上来。让他用手机帮忙查找生活化的东西,手机慢慢在他眼里会从天仙变成落地邻家小妹。
你把生活渗透到他的手机里,他拿着手机其实也和家紧密连接了。一家人的生活用品都让他买,外卖也让他点,他和你之间要商量的东西事情就越来越多,价值观世界观都在交流中互相渗透。
所以,解决手机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呢?家长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放下学习,不要把学习好当成人生的唯一出路(否则孩子容易走进死胡同)坚定的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肯定会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相信只要孩子精神上的立起来了,孩子长大后不论干哪行,即使初中毕业,也行行出状元。[呲牙]
也就是关键是家长自己内心要很有力量!才能扛得住孩子的折腾。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互相试探中稳定下来的。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互怼又能和好,那关系就可以制定规则了。
如果平时相处模式不会互怼的,那衡量关系的标准就是两人之间的距离。
他允许你和他靠近吗?有多近?
妈妈和女儿,爸爸和儿子的身体距离。
父母要自己消化对未来的焦虑。
看看是现实性焦虑还是弥漫性焦虑?
如果是现实性焦虑,就立即着手,把大的拆分成小的,直到分成可以马上动手做的事。
比如我担心以后身体不好,不知道身体会怎么样。那我眼前可以做什么?早睡已经错过,那我泡脚。
这样落实到泡脚,焦虑就会降低。
弥漫式焦虑要做下心理咨询,自己不容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