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书社进校园公益阅读美呈现
——观摩袁莲老师阅读公开课学习总结
2019年1月11日,商丘市示范区小学语文名师十位培养对象在工作室主持人王清梅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示范区中州石海小学和高铁崔小寨小学,观摩了来自上海“启明书社”理事长袁莲老师的三节绘本阅读课,袁老师精彩的指导,同学们主动的思考,让参与观课的老师感觉眼前一亮,一份份阅读指导盛宴呈现给了大家,细细品尝、慢慢回味,感觉自己收获颇丰。
“圆脸”老师幽默的自我介绍,让初次见面的同学们喜欢上了这位来自上海的老师。一曲《唐僧骑马咚哩个咚》的儿歌演唱,唤起了同学们的动画情结,也为接下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绘本开讲做好了铺垫,可谓是设计巧妙,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袁老师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是:
1.熟悉《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
袁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借助主要人物的本领和性格,以及故事的情节,加上读者对作品的喜爱,从读书和写作两方面总结如下:一个师傅会念经,三个徒弟有本领;矛盾冲突是主线,故事反差表真情。
2.介绍作者及取材。
在这一环节中,袁老师重点讲述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名著小说可跳读,重点情节多关注;难懂情节先舍去,长篇小说看目录。
3.详细讲解绘本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个“三”字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在文学名著中呈现的比较多——“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尸魔三戏唐三藏、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袁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分析白骨精为什么分别变成一家三口人三次来骗唐僧师徒,进而得出结论:三次说明这件事很重要,三次也不会让读者感到厌烦。袁老师在讲述故事情节和分析师徒四人时,提出了许多关于这本书阅读与写作相关的金句——“写小说,要合理;读者读的越轻松,作者就越难写”。“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结合书本想到的知识才会成为自己的,把自己想象成小说家”。“人的情感,在离别、危难时就会见真情;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聪明的人往往没有耐心,学习好的孩子容易犯的错误”。“每个人都有作用,好好听故事,好好推敲”。“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来都没有中断过,一定要多读历史”。
一节知识容量较大的阅读课,袁老师和学生一起演绎出了许多精彩。课堂上,袁老师特别关注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训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中小学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袁老师的阅读课堂更践行了语文素养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知精神、表达欲望、写作激情,真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袁老师在讲《灰袍奶奶和草莓大盗》这部外国绘本故事之前,先让学生训练行为习惯,课堂上注意眼睛、嘴巴、耳朵、小手的巧妙使用;通过观察书本封面,指导孩子们认清国际大奖凯迪克奖金奖和银奖的区别;接着通过仔细观察绘本图片、一系列问题的延伸,袁老师指导孩子们通过“片段式摘取”,借助侧面描写、整体描写、局部描写的写作方法,就可以发现绘本的好玩,就可以变成一个聪明的孩子。她还多次强调在读书时多提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灰袍奶奶和草莓大盗两个主人公的剖析,故事主题的探究,联系生活实际的沟通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带给了同学们许许多多的收获,更引发了观课老师针对阅读公益推广的深入思考。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我们相信,只要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读思结合,定会终生受用的。
一头驴,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一个长胡子的老爹形象,一幅黑白图片的展示,就开始了下午的绘本故事《进城》的授课,袁老师巧妙的提问,引发了孩子们仔细的思考,鼓励小学生尽最大努力去思考与老师所讲的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进入角色,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一节绘本阅读课包含了很多的知识容量,一张图片就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写作文的基础,图片中的主人公的神态、动作描写,以及工作方法的讲解,就是在帮助孩子们构思作文的架构。“老爹扛起来粮食”这一画面扩写成80到100字的片段练习,袁老师当堂说出了100多字的作文片段。袁老师围绕着父与子进城的过程,针对牵驴、骑驴、抬驴的经过,随着故事的深入,《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的形象,《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黑脸张飞,《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的形象,《八仙过海》八仙过海中的八仙,《老鼠嫁女》、《封神演义》等这些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都在这节课上进行了讲解,可以说是知识容量大,细节点多,并运用了“长变短”的概括方法介绍黛玉葬花的故事大意。讲解了中国戏曲脸谱既可以显示人物的道德,又可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的知识。使学生明白了中国古代武将背后插的旗子叫靠旗,插靠旗多的人叫将军这样的冷门知识。在指导孩子诵读童谣时,通过节奏、快慢、轻重等三个角度来把握诵读的文本。并总结了《进城》这对父与子的得失,使同学们更加理解了故事主题——做人不能光听别人的所有建议,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主见。最后点出了这个绘本的出处——《伊索寓言》,虽然故事距今已有2600年,但是加上中国古代文化作品的渗透与讲解,孩子们就会更加喜欢这本故事了。袁老师真正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更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源泉,整节课上精彩不断,掌声连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袁老师的三节阅读课能够带给我们一线教师什么样的启发?这是我观课后的思考。
1. 三真课堂
师生在课堂说出了真心话,露出了真笑容,抒发了真情。
2.亮点课堂
真情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储备,老师要能随时呈现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
3.公益课堂
阅读推广进课堂,种子教师都盼望;留守儿童茁壮长,公益活动爱无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穿梭在阅读的课堂上犹如沐浴着春风,带给自己许多的收获与反思。在阅读推广的路上要跟上时代步伐,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要走把汗水挥洒,在专业成长的艰难历程中要敢于面对风吹雨打。心中有梦想,光明在远方,前行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