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否认,健身者都是上进、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他们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体态,绝不放任自己成为一只胖子。在生活中,他们通常也乐于学习,为自己制定计划从各个领域提升自己。
假如你正是这样的一个人,20多岁,身强力壮。你每周五天进健身房,你每天对着镜子观察肌肉围度;你自学营养学,你买食物只看营养成分表;你用健身标榜自己,在社交软件里打上“健身”标签。你以为自己过着一种健康的生活,但实际上,你需要警惕,你也许正在走入健身的暗面。
是的,今天我们就要反鸡汤,拍醒那些走火入魔的健身者。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
人们时常以为进食障碍只会出现在胖子或皮包骨身上,然而,进食障碍远远不止厌食症或贪食症那样简单。当健身者们嘲笑或抨击节食减肥的人,对着节食党大谈特谈基础代谢率的时候,殊不知,他们自己很可能也陷入了另一种进食障碍:Orthorexia Nervosa。
Orthorexia Nervosa,即“完美食欲症”,又称为“健康食品强迫症”。过度痴迷健康食品,为了吃得健康而严格控制饮食和种类直到偏执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把这种症状定义为“完美食欲症”。简单点说,就是因为吃得太健康而导致的心里不健康。面对可乐、炸鸡、薯条,他们如临大敌,不仅自己不吃,还会摆出一副圣人的姿态去嘲讽甚至教训麦当劳里的那些食客。
“完美食欲症”非常容易被健身所激发,同时又极其容易伪装。健身者总是自我否认有进食障碍的事实,并且坚定相信这样做是为了“健康”。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28%的人口患上了这一类进食障碍。
自负又狭隘
当一个人走进健身房之后,发生在TA身上最大的变化,也许不是变得更健康,而是变得更爱自拍。他们关注着自己身体线条的每一处细小的变化,体脂率下降了一点,围度上升了一点,就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除了秀肌肉,秀线条,他们还喜欢秀自己的一日三餐:看,我过得多么健康!
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讨厌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的自拍(毕竟,这可比发广告和晒娃养眼多了),但是当你下一次打算这样做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是否正在变得自恋又自负?
路过任何一面镜子,都会看看自己的身体姿态或肌肉线条;看到胖子,会忍不住地鄙夷“这个人怎么能这么纵容自己”;看到竹竿身材,会对自己的线条更加自恋。总之,在他们眼中,除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余的生活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是需要解救的。
无法享受生活
过年回家:香肠腊肉不能吃,不健康。
同事聚餐:披萨烤肉不能吃,太高能。
酒吧聊天:酒精热量太高,给我来杯果汁吧,不加糖。
这是“完美食欲症”带来的后果之一,健身者似乎都多多少少经历过这样的状态:因为不能保证健康的饮食,所以他们无法享受与家人的欢聚时光,与朋友的把酒言欢,甚至也无法外出旅游。
这样的行为,只有两个字能形容:矫情。你要拍大片吗?你要参加比赛吗?你要做模特吗?答案都是“不”的话,还矫情个什么劲儿。家里人在意的是阖家团聚的幸福,同事在意的是沟通与交流,而朋友聚会更是关乎感情与友谊。家人也许会容忍你的行为,但朋友和同事不会惯着你。一次两次没关系,次次如此,我想没人会再愿意聚会时叫上一个扫兴鬼。
吃多了怎么办?第二天增加训练量就行了。你以为那肥硕的肚子,是一顿烤肉就能吃出来的?健身的好处之一就是提高基础代谢率,可以吃更多的美食又不易发胖,千万别浪费了这一点。
停止健身之后的幻灭感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能够坚持一辈子健身的人总是少数。与不健身的人相比,有健身习惯的人在停止健身之后更容易体会到“幻灭感”。运动量锐减带来的体能和精力的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导致的脂肪堆积,如果饮食上不加控制,你很可能会在停止健身之后变成一个胖子。这样的现象不知发生在健身者身上,看看那些退役运动员就知道了。
如果你想要避开这些暗面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专业健美运动员,那么,以健康和快乐为唯一的目的地去训练、饮食和生活,才叫做健身。体重是浮云,好身材是健身的副产品,马甲线什么的,大可不必强求。我们的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度的运动,仅此而已。
健身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让它成为生活的全部。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