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书人凌俐。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书是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
关于这本书的思想大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有人认为它是思想折中的体现,还有人则认为它是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我们今天不一一解释。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的去理解它的意思,而应该全面衡量。比如书中多次提到道,提到孝,以及诚。《中庸》很强调诚,它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所以中庸共有33章,其中7章都在叙述诚,而且其他章节也有诚的映射。
书中有这样一段,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他的意思是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 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明显,不活动也会改变,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诚就是所谓的诚信。而至诚则是指诚达到了极致。它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有两个突出表现。其一是无妄,无妄,就是放下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放下各种纷乱的情绪欲望,达到忘我无他的为一境界,从而顺化内外之物。其二是无息,无息就是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也就是说,要从诚发展为至诚,就要做到无妄与无息。我们都知道孔子是至圣先师,那么他是怎么从圣人做到至圣的呢,就是因为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推而广之推而大之。同理,当诚被推而广之推而大之,就可以称为至诚。比如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陈俊贵,从1985年至今,在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已近30年,无怨无悔。他,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就守住了誓言,守住了诚信。也为我们守住了心灵的最后阵地。他完全可以称得上至诚。从古今来看,和《中庸》同为四书之一的儒家经典《大学》有这样一段话“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谓的诚意,就是不要自己骗自己。 就像人讨厌恶臭和喜欢美女一样,都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君子只有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才算得上是诚意。小人则在一个人独处时,什么坏事都会干尽,见到君子就会掩盖自己的坏处,表现自己的好处。然而,每个人做的事情,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就如同看自己的心肝脾胃一样清楚,自己骗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诚于内,而信于外的道理所在,因此君子是要慎独的。而现代我们更注重诚信,比如我们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就强调了诚信。再说西方国家的诚信。《圣经》箴言 12:22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他所喜悦。
此外诚信具有主观能动性,我觉得它也是《中庸》里,久则征,征则悠远的体现吧。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古今中外"诚"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与诚为伍,继承传扬中国"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