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李玫瑾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了扩展学习效果我还同时阅读了李玫瑾老师的著作《幽微的人性》。
不管是在课程中还是在书中,李玫瑾老师一直在强烈呼吁,生了孩子一定要亲自抚养。说实话,在没有看李玫瑾老师的著作之前,我对于作为父母是否要亲自抚养,并不是特别看重。因为我来自农村,身边大多数人生了孩子之后,普遍都是把孩子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然后大人出去打工挣钱。对于这种常见的留守状态,我自己都已经感觉习以为常了。
然而替我家宝宝感到幸运的是,爸爸最初虽然没有重视亲自抚养,但妈妈却一直特别重视,而且丝毫都没有动摇过信念。那么我作为丈夫,肯定也要支持孩子亲自带了。既然要亲自带,那就一定要好好的带,做好父母,做好榜样。也正是基于此,我开始学习如何做好父母,于是在读了李玫瑾老师的课程和书之后,更加坚信孩子一定要亲自抚养。
李玫瑾老师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之所以她会转向育儿和家庭教育,正是因为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社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早年的问题,而早年的问题归根结底主要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而家庭教育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父母缺位导致的。
李玫瑾老师研究犯罪心理学初心不是为了打击犯罪,而是为了预防犯罪。那预防犯罪最好的方式不是处罚和打击,而是从源头处做好家庭教育。
在为人父之前,我一直想当然的认为,是否亲自抚养仅仅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选择问题,但在我做了一个父亲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要想真正的亲自抚养,必须花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而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确实很难。再看看当下过亿的留守儿童,就可以发现这早已经演化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了。
所以在我看来,在当下的社会切实推动亲自抚养这一理念本身就是一件蛮困难的事情,李玫瑾老师不求做的多,只求做好这一件事。我想也正是这个原因,李老师一直重点在讲为什么要亲自养,但细节上具体如何养,还需要接受亲自抚养这一理念的我们再进一步的学习,也正是带着这种想法,我开始阅读《忙碌的爸爸也能做好爸爸》这本书。
那么忙碌的爸爸,如何才能做好爸爸呢?就是首先要明确孩子真正想要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在明确孩子的需求之后,忙碌的父亲再把有限的时间放在照顾孩子上,优先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此才能尽到一个好父亲应尽的义务。
那么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呢?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无条件的,需要父母的包容,还有他们的尊重与喜爱,需要父母帮他们了解生活的真谛,建立生活的价值观,需要自信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为父亲需要直接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让孩子知道他在你的生命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这种方式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法。父亲要让孩子知道,爸爸是值得信赖的,不论发生什么爸爸都不会离开,他们都会始终陪在他们身边鼓励他们,可以时刻为他们提供帮助。
另外,父母关系和睦,也是让孩子获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途径。李玫瑾老师也曾经说过,在婴幼儿早期,父母不需要都把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这是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妈妈,而爸爸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照顾妈妈。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知道,他的父亲很爱他的母亲,也可以感受到爱是相互传递的,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是非常有效的。
爸爸对于孩子的爱不仅要用行动表达,更要用言语来表达。爸爸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是要保证自己和孩子沟通渠道的通畅。爸爸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疼爱他们是因为他们自身,而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无论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丝毫不影响父母对他们的爱。
作为父亲要包容孩子,更要接受孩子,这就意味着要给他们犯错的自由。告诉孩子们,不管他们的表现如何都不会影响爸爸与他们之间的感情。父亲要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不要让孩子在他人的期望中成长,要引导他们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堆的引导,而是爸爸的支持,此时爸爸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孩子,做他们最好的朋友。
爸爸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喜爱。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乐观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拥有自信,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父母们一定要注意,孩子非常需要身心上的安全感,对经济安全感考虑的并不多。那些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家人好,而长期或加班或外出的家长,是时候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另外,父母一定要注意,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付诸行动而不是仅仅是口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