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形而上学在经过认识论转向之后,大多数哲学家都将「心灵与身体的关系」(mind VS physical parts) 类比于「实体与现象的关系」。他们由此认为,「心灵」与「身体」也是不同的,并且「心灵比身体更基本」,因为只有被心灵经验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其他一切都依赖于心灵。这种认为「心灵才是最真实的存在」的观点,被称作「唯心论」。唯心论者「把心灵当作一种确凿无疑的实体」的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所没有的。
这时,出现了3种对「心灵具有什么样的实体地位」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 存在多种实体,心灵是其中一种实体。(多元整体论)
- 只存在一种实体,心灵只是这一实体的某个方面。(一元整体论)
- 存在着多个心灵,心灵是唯一的实体。(多元个体论)
- 笛卡尔 认为「至少存在2种实体 —— 心灵和身体,它们不仅各自独立、还可以交互作用」。然而,「各自独立」和「能够相互作用」是矛盾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Descartes 假设出第3种实体 —— 上帝,他认为「上帝是保证其他独立实体相互作用的媒介」。由于他认为「上帝保证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他的观点可以暂且被说成是「多元整体论」。
斯宾诺莎 发现 Descartes 的「上帝方案」并未解决这一矛盾、而是回避了这个问题。Spinoza 提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他认为心灵与身体不应当被看作不同的实体、而应该是同一实体的不同方面或属性。既然心灵和身体只是同一实体的不同属性,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不成问题了。由于 Spinoza 坚持认为「上帝和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是一回事儿」,所以他是一个「泛神论」的「一元论」者,他的观点也就可以被说成是「一元整体论」。换一种说法,肉体与灵魂的调谐,只是因为「二者是平行发生的」而已。所以也可以把 Spinoza 的观点归纳为「心物平行论」。
莱布尼茨 不仅同意 Descartes 的部分观点「存在着多种实体」、也认可 Spinoza 的部分观点「实体间不能发生相互作用,只有上帝可以促成这一点」。他假设了一个多元世界,其中的每个心灵都是上帝这个最高心灵所创造的,Leibniz 把这些心灵称为「单子」。Leibniz 认为单子间不发生相互作用,所谓的「相互作用」只是一种假象。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每个单子无法看见对方,它是如何得知「其他单子存在」的?Leibniz 的解决方案是「假设上帝这个超级单子 (supermonad) 可以看见所有普通单子 (monads)」,所以任意一个单子就可以通过上帝得知其他单子的存在了。他认为「世界本体是多元的」,正如 Descartes 所持的「多元论」;他还认为「每个实体都是孤立存在的」,这种「个体论」观点与 Spinoza 的「整体论」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可以把 Leibniz 的形而上学 暂且说成是「多元个体论」。
<small>Leibniz 试图解决的是:要使 单子1 可及 (accessible to) 单子2 ,只有通过上帝这条「本体世界」的路径才可以实现。在「现象世界」,单子1 只是可及 单子2 的 象/现象/表象 (the image of it)。无论是本体世界、还是现象世界,都是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加以把握的,都是理性构造出的「可能世界」[1]。</small>
关键概念:笛卡尔 Descartes (二元论, 多元论)|斯宾诺莎 Spinoza (泛神论, 一元论)|莱布尼茨 Leibniz (多元论, 个体主义)
-
什么是 可能世界 (possible worlds) ?先讲个非虚构故事:显然,现实世界中的你正在阅读《心灵具有什么样的实体地位》这篇哲学笔记。站在当下,我们可以想象,要么你接下来看懂了、要么你最终没看懂。此刻,我们构造出了3个世界:你正在看但还没看完的「现实世界」、你看了并且看懂了的「可能世界」、你看了却没看懂的「可能世界」。严格来说,这3个世界都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世界 —— 这种可以被人类理性所构造并理解的世界都是一个个可能世界 (possible worlds)。关于「可能世界」的详细讲解,参看《什么是可能世界》一文 ➡️ http://www.jianshu.com/p/62986f0ee0c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