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闲逛,偶然看到了释尊座下的十大弟子。看到他们的名字我感到了一种契合,与这段时间践行的理论有很多契合和共鸣的地方。下面我来阐释一下自己的理解: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弟子:第一为摩诃迦叶,苦行第一;第二阿难陀,多闻第一;第三舍利弗,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说法第一;第六是大目犍连,神通第一;第七是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第八是阿那律,天眼第一;第九是优婆离,持戒第一;第十位是罗睺罗,密行第一。
我认为这十大弟子对应着学习中的:十个过程。
最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这个对应的是苦行第一的:摩柯迦叶。即使在佛祖的十大弟子中,他也是排行第一的。在世界上最智慧的佛看来,真正让人成事的,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摩柯迦叶的功绩就是在释尊圆寂之后,决心集结出版释尊的语言,这个工程是非常艰辛的,但在他看来这也是修行。
学习在最初的阶段应该以搜集为要,集多方的研究于一身。直到掌握某一个问题的所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所以学习是非博无以广技的。这个阶段对应的就是阿难陀。要说的是他这一生经历了很多红颜的诱惑,不过他始终能够坚持本心,在120岁时圆寂。他的功绩就是收纳,我想知识在收集这个环节也具有无限的慈悲吧。
舍利弗又名舍利子,他做的非常震撼人心的事情是率领自己的势力投奔了释尊。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小成就之后,总是固执的认为自己才是真理的化身,别人应该听从自己的教育和指引,其实学习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自满的状态,我们要一直保持一种空杯的状态。如果能保持好空杯的状态,其实也就是,具备了佛性。舍利子先于释尊圆寂。
解空第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包容为最高原则,不要常常与人争论不休。学习很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他告诉我们应该练习这种独处的技巧,才能真正的遇到自己的本心。当你烦躁之时,请你内观自我。
知识到底能产生出多大的作用需要检验。而扩大影响力的方法就是不断的传播。在现代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富楼那的精神,他能够秉持着说法第一的修行,不断的入世传播佛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他的排位,并不是排在非常靠前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注意摈弃夸夸其谈的陋习,要有为整个真理的传播而传播的心态来施行。这样就能守住本心,不断的磨砺学习的力量。
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他代表我们学习是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应该有自己的直接目标的。大目犍连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救身入地狱的母亲脱离苦难。我们学习也应该有一种变现的渠道,真正的学习是要能用得上的,不应该追求虚无缥缈的“知道”,最大的道德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好,满足自己最合理的欲望。最后大目犍连因救母得罪了另外一帮势力而被刺杀。
论议第一的那罗陀,他首先是在道教上达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可以说他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善于把高深的知识讲给信众们听。后来他又追随了释尊的脚步。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应该首先在某一个细分的领域达到一定的极致,而后才能在多元的发展上取得新的成果。必须让自己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资格攀登下一座高山。当然也告诉我们:选择跟随谁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有一天,他在佛座前昏昏入睡,受到佛的呵责,遂立誓终生穿粪扫衣,昼夜不眠,以致双目失明,他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称赞,被推为天眼第一,成为佛灭后的首领之一员。当释尊入灭之际,他侍于床前看护,并参加第一佛典结集大业,其功亦巨大。学习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懈怠、会偷懒、会骄傲、会自满。当这个的时候,我们需要心中的佛苛责自己,这个佛就是我们本心和我们本来的目的和信仰。应该时时刻刻用自己心中的佛来光照自己。而最重要的是吸取教训,能够始终坚持,不懈的朝着目标奔跑,学习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中犯错没事,重要的是能够改正错误,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持戒第一的优婆离,他最大的功绩是在律法方面完成了集结的工作。可以说他是律法界的鼻祖吧。他的经历比较动人的是他的出身是印度最低贱的种族,但是他通过皈依释尊达到了突破阶层的目的。从而得以学习最先进的佛法,接触众生修行。他担当了佛教典籍整理中最艰难的工作,这使得他的贡献能够传承至今,与佛法一起永垂不朽。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只要坚持不懈的啃硬骨头就能使我们突破阶层的限制,达到无往而不利的大自在。
最后一个阶段其实是一个轮回的终结和开始。也就是学习阶段的结束和下一次启动之始。密行第一的罗睺罗,他是释尊的亲生儿子,拜舍利子为师。后因调皮学法不严肃而被释尊所批评,他及时的幡然醒悟,自此后能够坚持遵守各种戒律,最后终不负所望,达成了一定的修行境界。其实,最后的罗睺罗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学习的最后是安慰我们自己,是让我们自己达到一定的境界,才好开始下一段的学习旅程,满足自己也是一种修行。
我也是有感而发随便解释,如果有哪位对佛理很精通的朋友觉得我的解释有问题,烦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