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这个小村子真热闹啊,光那个上纸厂下纸厂就有很多人,有很多大天津来的知青 。上纸厂是他们的生活区、下纸厂是他们的厂区,上下厂区也就二里路,有上班的,有下班的,这条路上来来回回都是人。旁边是个庙院,院里有学校,有供销社,大人、小孩就都围在那个庙院周围。老人在晒纸、年轻的媳妇把白手套拆了在织线裤、小孩子在跳皮筋,天黑了都顾不上回家,端上饭就又凑到一块了,那时候虽然物质产品极其匮乏,一衣多季,食刚果腹,可大家的生活热气腾腾的,大人小孩都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孩子们恨不得晚上都去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即使塑料凉鞋跳断了,再用热熔的办法焊接住,接着跳。大人们也都凑在一起侃大山,天南海北地瞎聊,反正大家都没见过世面,都半斤八两的,谁也不用笑话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房子越来越漂亮,衣服越来越多,食物就更不用说了,很大一部分人都吃成了大胖子,可小山村却越来越寂寞,越来越安静了,昔日那个热闹非凡的纸厂已经荡然无存,那个庙院也已经关门上锁十来年了。特别是村村通工程打通了人们和外界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一街两巷都停满了私家车,别说知青了,连村子里的人都走掉了一大半,当兵的、上学的、打工的、创业的…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天南海北的就连昔日的好友也只有过年过节才能见上一面,小山村真的老了…
有这样感触的人可能不止我一个吧,今年大队要对以前那个庙院进行了恢复修缮,在天南海北的游子都纷纷回来捐钱,其实也是在缅怀每个人的青春年华吧,缅怀那段无忧无虑的慢生活。
大门外收垃圾车好听的音乐再次想起,让我想起城里有的小区堆积如山的垃圾、让我想起日本的垃圾分类管理…
我心中的山村虽然老去了,但我相信她终究会年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