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班的孩子近期对搭建城堡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用石头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堡。可是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边搭边会有石子掉落下来,多次尝试后都没能解决这一问题。见此情景,教师及时介入游戏中提出了关键性问题:为什么城堡上面的石头总会滑落下来呢?上面的石头与底部的石头有什么不同?
通过讨论,孩子们发现城堡的底部:“下面的石头又大又扁,上面的石头圆圆的”;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上面选的石头很光滑,所以会滚下来”。那么,怎么能让城堡变得更牢固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分头找寻解决办法。
他们有的从材料区找来建造石头房子的书;有的搬来一堆大大小小的扁石头;还有的找来了三角形、方形等各种不规则图形的石头。开启了第二次尝试。
天天从旁边的水池中接来了一桶水,将水倒入刚刚挖好的沙坑中,又加入了很多沙子活起泥来。随后,又把这些泥铲出来,在空地上铺出了一个圆形并用铲子拍平,看了看旁边的书后,从旁边搬来又大又扁的石头放在圆形的泥土上做底。天天就这样边看书,边活泥,一层泥,一层扁石头的搭建着,尝试着将城堡的主体部分搭建的更高。由于泥活得有些稀,在搭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坍塌。此时,教师怕天天会有挫败感,想保护孩子的内心就走了过去。但,教师发现天天并没有放弃,还是用刚才的方法,往沙坑中继续加水和泥土,这次搭建中并没有泥土从缝隙中再流出,天天活得泥也比上一次粘稠了许多。
城堡的主体部分搭建好了,但是没有门?人怎么进去呢?在一旁的小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激烈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们可以在旁边建一个梯子爬上去”有的说:“我们可以用木板搭个楼梯”。天天说:“我的城堡里有电梯”。
城堡里有电梯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怎么把一层层垒高的城堡建造成空心城堡,运用围合圆形的方式进行建造,并在里面呈现出电梯呢?我再次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他们三一群,两一伙的绘制着自己的计划书,设计着圆形里面带有电梯的城堡设计图。用围合及利用辅助材料搭建的方式继续着新的探究。
在搭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分析幼儿认知冲突,牢牢把握住“关键时机”,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索时间与空间,真正做到适时、适宜、适度的支持与引导,因而得到了更为多元的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