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告诉我,想要做一件事情就马上去做,不要犹豫,否则,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减少其成功的可能性。
话说他就是这样一个雷厉风行又特立独行的人。
我们是在作家联谊会上认识的,第一次见面他笑着和我打招呼:嘿,左小祺,在网上和你交流过,还记得我吗?我是倪万俐。
我说:当然记得了,我经常听你主持的节目呢,还有你的搭档乐妍老师,声音超级好听,每次都能把我耳朵听怀孕了。
他当时是丹阳交通音乐电台的主播,也是那次作家联谊会的特约主持人。第一次见面也没想到今后可以玩得如此好,这也许就是参加作家联谊会的魅力所在吧,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也都有一个相似的梦想,所以心与心的距离总是很近,一碰就容易连在一起。
毕业于常州大学的他,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我这种常年混吃等死的人来说,按常理应该是玩不到一起去的,谁也没想到后来竟然也成了兄弟。
会议的第一天晚上,当地比较要好的朋友周炀请我们去吃火锅,我们在杯光交错中聊得不亦乐乎,我觉得他是一个思想超前的人,他觉得我是一个心态超好的人,就这样我们在第一次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喝多了。
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他们都嚷着去唱歌,对于我这种五音不全的人来说,总感觉去歌厅有一种自取其辱的感觉。他们点播的周杰伦、萧敬腾、五月天等流行歌曲轮番轰炸之后,屏幕上突然出现一首《捉泥鳅》,这时倪万俐抢过话筒说:这首歌是我点的,谁会唱,和我一起唱。周围人都在摇头,只有半天都没出声的我怯怯地说:好像我会唱这首歌。于是我借着酒劲与倪万俐吼了起来: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从歌厅出来后,倪万俐对我说:你点的歌我都会唱,我点的歌基本上你也都会唱,看来咱俩的品味差不多呀。当时我就在想:像我这种品味独特的人能遇到一个臭味相投的确实挺难得的。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因为志同道合才走到一起的,其实才不是呢,他有他的梦想,我有我的追求,我们对未来的期望风马牛不相及,要说我最欣赏他哪一点,那肯定是他离别时的洒脱。
会议最后一天,在送别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时,我们通常会在车站握手寒暄,拥抱致意,为难得的相聚画上最为完美的句号,而只有倪万俐不一样,他当时对我说了一句:我走了,下次再见。然后拉着行李头也不回地就进了车站,我的离别语还没有说出口呢,他就已经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于是本就伤感的离别被我们无形中又轻而易举地附加了更多没必要的感伤。我是一个不喜欢送别,也不喜欢别人为我送行的人,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礼貌不得不去送别,为了不辜负他人的好意,也不得不接受被送行,但在离别的车站,我是很不喜欢那种感觉的。即使再不舍,也不喜欢别人看着我难过的眼神,我宁愿独自悲伤,像电视剧里那种追着车跑的情景在我看来实在太假,我更不会去学。
或许是我们都确定,今后肯定还会再相逢的缘故,所以倪万俐的说走就走,没有让我感到任何尴尬,相反,却让我突然明白了人原来是可以这么洒脱的,干嘛花了十元钱的油钱送你到车站还要再徒增两分钟的悲伤呢,说了再见,转身就走,岂不是更潇洒。
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几个月后,我要在合肥大摩广场纸的时代书店举行沙龙讲座暨《青春路上》签售会,我对书店老板说:主持人能不能我自己找?书店老板说:当然可以了,那我岂不是还省事了。于是我接着给倪万俐打电话,他说:早就听说你要开沙龙讲座的事情了,我一直在想能不能让我去主持呢……
除了倪万俐,合肥当地的很多朋友也来到现场为我助阵,因此讲座一开始,我就面对观众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并不想把这次活动定义成一次讲座,也并不想办成一次签售会或新书的推荐会,我想让它成为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简而言之,就是一场朋友的聚会。
我很珍惜与朋友在一起的机会,或许这是万恶的水瓶座致命的弱点。那次活动很成功,我讲了很多陈年往事,倪万俐也说了很多心里夙愿,我们都很喜欢这种感觉,不会为了讲座说一些连自己都不信的人生哲理。
我不知道倪万俐来帮我主持活动是他推掉多少事情才挤出的时间,我只知道他的行程安排地很满,第二天一早就要赶去高铁站,回常州为下午的电台直播做准备,而且他当时还兼办了一个培训班,教小孩子学习普通话,晚上还有孩子等着他上课。所以我心里满是感谢,我去送他,依旧是云淡风轻地对我说了句“再见”后就消失不见了,我想对他说的“谢谢”都没来得及说出口。
是呀,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去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整天矫情在感伤里面呢。
事实如此,在随后的日子里,倪万俐做了很多比怀念感伤更有意义的事情,参加常州广播电视台《青春告白》演讲比赛并获得了总冠军。不久后他的第一本作品集《同行》就要出版了,他找我为他的新书写几句题词,我给他写道:有一种相遇,不问曾经、不忧未来,只因在最美的年华携手一程,一路同行。青春还有多久,相伴便会有多久。只因共识,不求梦想完成地有多美,但愿我们拥有同一个梦,还有一段相扶相持的故事。
我不知道的他的成绩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但我清楚的是,他是一个拥有梦想并一直为之奋斗的人。
后来的后来,当电台准备要和他签约,聘任他为在编人员的时候,面对大家都求之不得的事情,倪万俐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辞职。很多人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而他告诉我的是,他想要学习电视编导,未来做一个出色的传媒人。工作两年多,很多人都会在工作生活的消磨下变得更接近现实,而他却依旧没有被生活洗尽铅华,依旧拥有更崇高的梦想,继续读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双学士加硕士连读5年!5年!5年呀兄弟!他要在青春最美好的时间里孤注一掷,为一个不知道未来的梦想放手一搏。
我能感受到他身上强烈的青春气节,这种气节只会属于充满激情,永远年轻的人。
于是我们生活在了同一个城市,呼吸着同样的空气,相聚的机会也自然变得更方便了一些,地铁一号线,五棵松到中国传媒大学,虽然穿过了整条长安街,但好在不用换乘,几首歌的时间就到了。
在北京一起玩了好多次,他叫我欢乐多,我叫他二逼青年,于是我们两个加起来就是二逼青年欢乐多!不管他有多高的学历,不管他有多大的梦想,我还是最喜欢离别时的他,转身就走,无需送别,雷厉风行又特立独行。
因为我有几个朋友是做记者的,在他们的渲染下,我对新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而且越来越崇拜像白岩松、柴静这样的新闻人。有一个人是以前不喜欢但现在特别爱的,他就是崔永元,很久以前,在我小的时候不喜欢崔永元是因为看不懂他的幽默,直到现在才发现,原来崔永元的幽默里包含的全是正义与智慧。
不管是做公益还是自费去美国调查拍摄转基因视频,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离开了理性与客观,新闻将毫无力量!
我对倪万俐说:如今我对新闻有很大的兴趣哎,现在去学新闻会不会太晚了呀?
倪万俐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一点也不晚!
没成想第二天,倪万俐打电话问我:你今天有空吗?
我说:有!
倪万俐:我有点事想找你说,一会到你那里,等着我。
我说:好的。
半小时后倪万俐来到我单位,从书包掏出几张纸,上面全是北京各所大学新闻专业的学习指南,然后对我说:想要做一件事情就马上去做,不要犹豫,否则,不但会浪费时间,还会减少其成功的可能性。
没想到我随口一句无心的话,他居然如此用心地帮我去搜集,感动的我立刻请他吃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从小饭馆出来到地铁口,我一直在哼着《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带我去捉泥鳅……”倪万俐却一直对我讲着想学就马上去学的道理。到了地铁口,倪万俐说:你自己认真考虑一下呀。我说:好。然后正准备对我他说我“我已经考虑清楚了”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消息在了人海茫茫之中……
这个雷厉风行又特立独行的人,我该说你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