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对于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会读或者会背就可以了,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利用的价值更是包罗万象。
童谣的价值:
一、儿童的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童谣的内容,又绝大多数是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或者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气象等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的想象情节,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二、童谣的内容,特别重视情感和趣味,能够陶冶儿童性情,变化儿童的气质,使他们养成活泼、爽朗、优雅、天真的性格。孔子不是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话吗?
三、童谣丰富了儿童的字汇,增强了儿童的表达能力。童谣中的词句,通常是浅白而简练的。由于浅白,使儿童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并很快地学会新的语汇;由于简练,使儿童容易学到生动优美的句子,无形中增强了儿童语文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地说,儿童的语言能力,都是从简单的语汇慢慢累积而培养起来的,他们不但从吸收到的各类语汇中扩充了知识的领域,更从这些语汇中的运用中增强了联想及叙述的能力。
四、有些童谣也蕴含着伦理道德或劝勉讽戒的教育性内容教忠教孝,使儿童能得到陶铸品行、美化性灵的好处。因此,若将童谣运用到音乐、舞蹈、戏剧、游艺等学科的连结教学活动上,更能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儿童在半游艺、半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必能更深入地领悟到童谣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受到深刻而具体的熏陶。
五、著名儿童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童谣高大上的好处,下面来接地气地说说,我们是如何运用童谣这本书的。
一、训练音节的工具。
我们刚刚学完所有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要想让孩子们熟练掌握,那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孩子们熟练牢记每个声母,韵母的名称,才能熟练拼读每一个音节,甚至程度好的孩子可以直呼音节。童谣首先承担了这样一个任务,每一首童谣都可以作为我们训练音节的载体。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是有限的,很多的汉字不认识,所以,没有办法朗读童谣,老师的任务不是告诉他们汉字的读音,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拼读,把语文课本翻到52页,每一个拼音字母都在里面,可以随时去查找,然后自己拼读,实在不会的就求助于老师或者小组长,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就去拼读音节,久而久之,拼音就学会了。
二、认识汉字的载体。
童谣的内容浅显易懂,语言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孩子们在学习朗读童谣的时候,也就顺带认识了好多好多的汉字。每一首童谣四行或者六行,可以让孩子们认识的词语三到五个,但是,仅仅限于连在一起的词语。童谣识字主要体现“定位识字”,首先让孩子们把童谣读熟练,再出示需要认读的汉字,孩子们就可以到童谣中找到相对应的汉字,读一读童谣,就知道这些汉字的读音了。这样的认读方式,只能让孩子们短时记忆汉字,要想长久记忆,必须在以后的朗读中反复出现这些词语,只有复现,才能让孩子们牢记,成为自己词语库里的积累。
三、课外知识的摇篮。
童谣的题材包罗万象,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不过,这需要老师帮助孩子们把相关的知识提炼出来,让孩子们记忆。如:《长城》这首童谣。“长城厂,长城弯,长城好像大扁担,一头挑着山海关,一头挑着嘉峪关,大山伯伯真有力,一挑就是几千年”。这首童谣里面就包含长城的样子、起点终点,以及长城悠久的历史。再比如《秋风凉》:秋风吹,天气凉,梧桐叶儿黄,枫树叶儿红,棕榈树叶儿扇风凉。小宝宝,知道冷,个个穿上厚衣裳。孩子们读完后,老师适当点一下,让孩子们明白梧桐叶子是黄的,枫树叶子的红的,棕榈树的叶子是扇形的,秋天要穿上厚些的衣裳。
四、课外阅读训练的内容。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又没有做题的方法和经验。所以,多训练是必须的,那么训练的内容,就可以从童谣上面下手了。每一首童谣都是我们训练阅读的题型,一年级的阅读内容也就是不多的几项。如:短文共有几句话?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画出文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表示数字的词语……童谣人手一本,就可以让孩子们在书上做题,练着练着,孩子们就掌握了做题的方法了。
童谣是功能不仅仅于此,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使用方法,相信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受更的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