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10】
在保持阅读习惯许多年以后,我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我可能并不会读书。
因为从小喜欢文字的缘故,我甚至一度对印成文字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崇敬感”,总是觉得只要是带有文字的东西好像天然就该被认真对待,因此很早就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小时候因为环境的关系,接触不到太多书籍,于是只要能找到的报刊杂志我都要拿过来仔细地看。上学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全是“开卷有益”之类的说法,先入为主地对这些话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于是更加坚定了阅读的习惯。
但是在持续阅读这么多年以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迄今为止都没学会“真正的阅读”。对照自己目前的阅读习惯,我发现在好几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首先,选书过程不够严格。虽然现在我并不认为“开卷有益”的说法在无论何时都完全正确,但在选书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是会被这个多年前养成的观念所影响。我会无意识地觉得,即使再烂的书也都有值得吸收的好东西,于是不妨先看,看过之后再做评判,就这样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精力。现在我已经意识到,真正的好书其实少之又少(这个道理在几乎所有领域都管用),而我们的生命实在太短暂,绝对不应该把时间消耗在那些“中等及以下”的书籍上,否则就是对自己的脑子不负责任。而且阅读就跟饮食一样,你吃的都是垃圾食品,怎么能指望从中吸收到丰富的营养呢?
其次,阅读过程中没有把握全书的总体脉络。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我常常更关注事物的细节。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经常是先简单浏览一下“序言”和“目录”,然后就开始从前到后地详细阅读了,有时甚至会在全部通读一遍以后,仍然没能理清全书的结构大纲。这样一本书读下来,到最后往往只收获了一些零散的观点和事例,根本不足以建立全书的总体印象。
第三,阅读中几乎从不做笔记。我早就知道“边读边记”的确是个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知道的几乎所有厉害的读者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我自己却迄今没有养成。以前是因为偷懒和不够重视,现在是由于看的几乎全是电子书,做起笔记来实在很不方便,于是索性不记了。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时间稍微过久一点之后,以前看过些什么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第四,书读完就扔,很少对书里的内容反省和质疑。一本书看完之后,对我来说任务就算完成了,于是紧接着寻找下一本书,至于这本书里阐述的观点对不对、作为支撑的论据是否足够充分有力、全书的逻辑脉络是否清晰、作者是否有偏颇和遗漏之处……统统不管了。这样即使面对的是一本特别优秀的好书,最终也必然收获寥寥。
最后,并没有把书中所学最大限度地运用到现实中去。理论学了一堆,却罕有亲身实践过的,所以也并不准确地知道书里所讲的是否真的有用,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它有用”,以至落入了“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尴尬境地。这种人往往书看得不少,眼界也确实开阔,不过说到实践能力,往往都是纸上谈兵的“知道分子”。学了很多东西,却没有以合适的方式应用出来,最后那些知识仅仅沦为跟人吹牛侃山的炫耀资本,这也算是在阅读上真正的误入歧途了吧。
一向自诩为“热爱阅读”的我,原来迄今还使用着这么原始初级的读书方法,想来怎不感到汗颜。
读书本来是一桩美事,跟每一本好书相遇也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但愿所有阅读者在投入那么多生命以后,最终都能从读过的书籍中找到一个五彩缤纷的桃花源,如此,才不负人与书的这一场相遇。
与所有阅读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