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2016你好! 2016再见!
2016年结束了,2017即将开始的这几分钟,给自己一个小小的任务:
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这篇文字并发表
「从这个任务开始把2017年过得越来越精彩。」
在我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花很长时间去想长大以后会怎样?那时候我们没有iPhone也没有iPad,我们有的只是一大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大家各自憧憬着自己的未来。那个时候总感觉有一些东西是值得被珍藏的,成套的漫画、小姨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一件父亲亲手做的小礼服,从小伙伴手上赢来的洋画、变形金刚……
时至今日开始被别人叫做爸爸,我才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我已经长大了。小时候珍藏的那些小东小西早已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留下一个叫做『时间』的朋友好像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然后就像那些小东小西悄然离开自己身边,过程完全是无法感知,可能一次搬家,可能一次意外,可能一次遗忘,可能一次莫名其妙的原因他们就从我的世界中消失了。很像身边的一些朋友,在最单纯的年纪认识,一直玩耍,上学,然后分道扬镳。有时候觉得时间就像一个这样的朋友,忘记和她打个招呼,她就这么和你越来越陌生。越走越远。
你想要追的时候他已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一直想要走入到写作的状态中,可惜未央。
因为是处女座往往一篇文字会被修改很多次,最终仅仅只是文字。就这么写了删,删了又写,纠结着折磨自己。出于"安全倾向"放弃了.
我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在这里人们都很「安逸」,节奏很慢,没有前几年在大城市打拼的那种环境,时间久了,人就被这样的环境感染,开始变得缓慢起来。
当我意识到这种缓慢会给人生带来的影响时,由心底感觉到恐惧。
我开始尝试,去回想从前。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北京、深圳、上海、香港、曼谷先后都战斗过,慢慢褪去了一些轻狂,收获了少许的成长。那些日子都记忆犹新。
而如今回到初生的城市,建立家庭、拥有孩子,先后经历很多。这些记忆却被生活磨的模糊不清。好像自己这几年就没什么被记忆留下来。
这很不对,翻查记忆,依稀在不断重复着生活零星的点,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有朋友,有事业……每一个都值得被记录。
想起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中的歌词: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
改变了我们模样
曾绽放就要枯萎吗
我有过梦想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是的,有一些东西被我丢弃了
而本来它们应该被记录
工作
大约3个月前,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没有技术,没有牛哄哄的人才,没有投资,之所以加入这样一个三无公司原因有二:
- 有一个敢想敢做的老板,
- 在我所身处的城市,机会很稀缺。
为了应对这份工作,我订阅了很多资料进行学习。
但是当我开始阅读并且使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知识这东西就得经常的核实和订正,尤其是那些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
--卓老板聊科技
就如卓老板的这句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它真的有用吗?如果没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式,在践行的过程中真的能达到提升自己的效果吗?
举一个例子:
- 时间管理
- 管理时间
只是调整了字符排列意义完全不同,如果一味的管理时间你能做的比机器更好吗?那么反之时间管理呢?如果时间管理你又如何去保持自主思维的连贯性?话虽如此,时间管理或者管理时间一旦被你掌握了其中一种技巧并且运用自如,除了生活失去了些活力之外一定能够拥有奇妙的好处。
但是如果你同时觉得两种方法都对呢?这都不是最恐怖的,如果你还进行了实践,将两种方式结合来控制自己的人生,结果可想而知。
再举个例子:
- 对待子女
是采用期待未来的子女孝顺呢?还是期待子女快乐呢?
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期待子女孝顺,子女就有义务孝顺。作为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投资行为,因为你的出发点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在孩子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期待值,这种期待值会要求孩子的未来有能力去孝顺。当孩子带着这些要求和期待值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无法自主分辨这些需求到底是来自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而多数的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当中将会变得不那么快乐,当孩子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放弃这些期待值,去过自己的生活。与父母的关系将会越来越淡,那么何谈孝顺呢?
反之如果期待值是子女快乐呢?那么他们将会一直正处于自己喜欢的生活当中,父母成为了孩子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朋友,他们会和父母一起分享成长过程当中每一份点滴,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痛苦。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父母成为了孩子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等到他们成长、他们组建自己的家庭,他会永远在你的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用担心孩子未来不孝顺吗?
这两个例子所揭示的问题都来自于我自己最纠结层面,在工作中时间运用的不好将会让我们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而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则是我生活当中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碎片化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只要我们愿意就能轻易的获得。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学习碎片化的知识,我们脑袋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如果没有经过筛选的话,我们很难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像我们父母的朋友圈,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让他们去担忧和恐惧,有太多太多的忌讳在生活当中限制着他们的快乐。如果无法分辨什么东西是对自己有用的,什么东西是没用的,尽可能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
打开「简书」,看了一下关注的目录,很多关注的选项下面都更新了99篇以上的文章,请问,我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去用于阅读,就在我们不断筛选,快速阅读的过程当中,有多少信息被真实的记录。而被记录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
- 我相信如果用大量的时间去收集碎片,能够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一部分知识,只有花时间去阅读,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累积知识,只有把适合自己的挑出来,放弃大部分对自己不适用的,或者主观判断是错的。并且尽快订正,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将这些碎片的价值发挥出来。
这种订正的过程,对于未来来说,有着巨大的价值,所以我打算在2017年的第一天开始,把这些记录下来,2017年,我打算只往大脑中输入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去践行它们。我将把这个过程与你分享。
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都做到尽可能的敏感,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尽可能的记录下来,那么接下来的整个工作和生活,将会拥有无数的时间坐标,而这些时间坐标无疑可以帮我们把记忆一直连贯在一起,让接下来的工作过程变得快速且效率,找到每个点的解决方法,很快就能连成一条线,它就成为了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在2017年开始的第一天,开始进行整理和梳理生活学习中的碎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