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领域执行者变为领域owner,深感自身能力,思维方式的诸多不足,正好读到李东来的《向韩先楚将军学习》的文章,讲了很多之前个人有感觉,但是未能系统整理思考的观点。
公司作为一个组织,目标是盈利活下去,而如何盈利,如何活下去一直是众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非管理研发人员,之前主要关注点在开发产品,设计特性方案,完成一件件的项目交付任务,保障产品的竞争力上。产品的成功,要求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维护各领域的成功,对于产品研发,就要求研发各领域的成功。
领域如何成功?如同韩先楚认为的攻打海南岛,首要的不是钱和装备问题,而是战斗意识问题,领域内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人员是否足够,业务能力是否足以支撑的问题,而是对领域能否成功,如何成功的认知问题。
结合前段时间的工作以及当前领域面临的现状,我觉得有几点需要进行反思的,下面借李东来文章的框架,谈一谈对领域工作的思考。
一、如何正确理解“一切立足领域成功”
首先,何谓领域成功?
领域成功的本质就是最大化挖掘领域价值,解决领域相关的难题,建立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力优势,最终为产品的成功作出明显的贡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产品内部对领域工作的认可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产品内部的认可,领域工作的推进就会举步维艰,领域不可能成功。领域内相关产出就可能是无效产出,不可能落地为产品成功作出贡献。在本领域的工作中,一切立足领域成功,就是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领域价值的挖掘,领域竞争力优势的建立和最终差异化竞争力的达成!其中,领域价值的挖掘、竞争力优势的建立都是领域长期工作,需要长期的积累,特别是差异化竞争力的建立,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以及创造性思维;差异化竞争力的达成是结果,如果只有按部就班的完成交付,事件性例行解决问题的动作、或仅是建立起微弱的价值不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最终却没有获得明显的差异化领先的状态,就不能被称之为领域成功。打个比方,如果本领域能相比友商基线有明显优势,相比前一代产品作出亮点,成为产品主推,客户认可的主打特性时,则本领域才可能被认为是成功的。
其次,领域的成功来自于本领域每个人骨子里的求战求胜、敢战敢胜的性格状态。“林彪讲过一句话:战术有千百条,头一条就是肯打,离开了肯打,纵然理论妙笔生花,也全是白扯。而韩先楚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肯打,就是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心。”部门最近也在提舍我其谁,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不仅仅是喊口号,版本喊的XX公司在每个领域都只能拿第一也不是一句空谈,大话。主管对我说的本领域就看你的了,既是期望也是压力。而恰恰,要达到本领域的成功,作为领域负责人就必需第一个做到求战求胜,敢战敢胜。要主动思考领域工作安排,不能看着眼前有米下锅,不思进取,或不真正承担领域责任人的职责,拈轻怕重,拣好干的但是价值不大的事情做,甚至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恰恰是我作为领域负责人所欠缺的。初步分析一下,在思维方面有几方面需要进行改进:
(1)勇于投入,敢于投入:本领域起步三个月,相关工作有很多需要花时间梳理的,属于重要非紧急的事务,一直被拖着,需要抓紧梳理。自从上次交付工作完成后,思想上有一定惰性,工作上投入的绝对时间减少。在产品激进往前的大背景下,要尽快的有可展现的领域成果,必须要加大投入。同时要发挥领域内其他同事的作用,敢放权,共同承担,共同成长。
(2)敢战敢胜,甚至主动求战:例行的领导层面的沟通,领域规划节奏在领域当前阶段策略上应务求激进,频繁。尽可能展现本领域的工作,用主管的话说,不怕讲错,多和领导专家对齐,才能尽快的找出自身的不足。另外不能有给自己找个领导的心理,虽然由于部门调整等问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职不配位,但是反思自身,何尝不是畏难情绪作怪,希望能够有个老大帮着顶下责任,分担风险。再比如,因为领导的话造成负担,认为领导层面看到的领域负责人不是我,或者认为我出头的话会对前任负责人不利,本质上这些都是畏难情绪作怪,不敢承担责任。
(3)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说接手领域后前两个月项目接手人员青黄,时间紧,任务重,还有理由讲优先保交付外,那么步入10月底,交付工作暂告段落,领域人员陆续到位,关于领域的思考应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反观近一个月的工作,聚焦的重点还是事务性的工作,对领域内人员的安排也不尽合理,领域内人员的培养工作仍无章法,缺乏持续性,需要重点思考,使领域工作合理分工,稳定运作。
第三,要想领域成功本领域工作就必须超越人力预算、超越兄弟部门的限制、超越狭隘的部门合作、超越本身岗位的职责。“15兵团致电军委认为渡海作战主要是钱的问题,但韩先楚将军则认为不是钱和装备问题,而是战斗意识问题。”这个战斗意识问题在本领域可以理解为方方面面,真有的或者仅仅是人脑中想象出的限制。真正追求领域成功就必须要有超越限制的意识。用李东来文章中的话说,就是要正确理解经营和预算之间的关系。下面这段话非常好,原文摘抄:“经营不是为预算服务的,反过来,预算的本质是为经营服务、支撑战略的,而不是用来控制发展的。预算天然是一种收敛的体系,是对内的系统,关注股东的需求,而经营则是扩张的体系,是对外的系统,关注用户和竞争的需求。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基于预算做经营,更要基于战略、基于市场竞争结构的变化做经营。我们更加不能以没有预算为借口而消极无为,把市场机会拱手让出、白白浪费,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超越预算的核心不是不要预算而是要弹性预算,也不是不做资源的约束而是导向上追求胜利,把胜利放在第一位。”作为领域owner,职责就是端到端的保证领域成功。何谓端到端,端到端就是只要是领域成功需要的,就需要克服困难,超越限制的去推动相关领域事务从无到有的做起来,没有机制的建立机制,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
在工作中,如领域确实需要,应该勇于打破已有的方案架构约束,突破版本人力约束,对于认定有重要价值的idea,或者重要的工作,应该充分准备,对现有的限制提出挑战。
文章中有关于KPI考核指标的描述,作为领域owner没有其他的KPI指标,唯一的指标就是领域成功。但是对于领域内其他成员,要求首先是执行力,在已有KPI满足条件下,应对领域成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进行超越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关于领域目标的思考
领域目标可以作为牵引,引导领域内成员进行主动思考,贡献自己的智慧。如果本领域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是机械执行,都在等待领域owner分配任务而自身不积极思考,那么整个组织本质上就是“一个脑袋”的思考与决策,领域owner就很可能变成瓶颈,工作不忙思考多一点,工作忙则思考少一点,思考少了会造成工作无法顺利及时推进。如果领域owner思考方向错了则领域要走弯路,浪费时间。
借用李东来文章的描述方式:向上要提出领域理论的天花板,向下只需要明确界定哪些方向是已经被彻底否定的,那么这中间大量的空间就要留给整个领域内的同事来弥补。
三、如何正确理解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为下级。如果认为某件事重要,就要敢于向上级大胆谏言、申请、争取,这是对自己职责本身的负责。”在向上汇报,管理领导时需要练习加强汇报,沟通能力,尽力做到站在领导角度思考,言简意赅,为领导节约时间。
对于领域中的成员,李东来文中的描述同样适用,“要避免因为几件事而互相“扣帽子”或者对人直接定性,我们对任何人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回想职业生涯,就事论人总是会被打脸的,要相信自己的团队成员。
四、领域owner的领导力建设
首先,领域owner遇到困难应该身先士卒,当领域出现困难时,领域owner肯定是冲在最前面的,承担的责任也是最大的。如此才能激发领域内成员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其次,鼓励领域内成员试错,但就像李东来文章中说的,“要敢于犯“创造性”的错误,减少犯重复性的错误,杜绝犯原则性的错误,可以犯建设性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成长营养。”出现错误领域owner是第一责任人!
第三,要学会抓大放小,充分授权,学习如何对领域内成员能力进行评估,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释放出来进行领域层面的思考。
最后,领域owner在考虑工作时,要考虑领域内成员的发展,让底下兄弟们有肉吃,底下兄弟才会乐意跟着干活。如何做到事成人爽,通过工作培养人,使底下兄弟获得更好的发展,是领域owner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近期对领域工作的一些反思,总结以下,领域工作的开展,要围绕领域成功的目标,充分发挥领域成员的作用,有敢于成功的行动和勇气,做出突破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