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有方法,掌握了好的方法,一年可抵别人三年。
今天开始拆解粥左罗老师《学会成长:爆发式成长的25个思维模型》一书。
为什么想拆这本书?
一方面粥老师本人的经历有足够励志,关注他的公众号很长时间了,每每读到他的文章,都很真诚、有用。
如他自己所说,从月薪5000的新媒体小编到年入千万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他本身就是最会成长的样板,他的方法论值得学习。
另一方面,成甲老师、老喻、古典一众大佬推荐,所以想来学习拆解一下。
里面有25个关于个人成长的思维模型。
今天来拆第一个:筛选思维。
01 什么是筛选思维?
你是否认可:人生就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你选择考研而不是就业,你选择这个女孩当自己的女朋友,你选择这家公司而不是那家公司就职。
每一次选择,就会产生与这个选择相关的结果,自动放弃其它选项,并与之相应的结果失之交臂。
有的人选择做教师、有的人当画家、有的人当网红,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如果想要过得幸福,就一定要有意识得去选择最符合自己意愿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很多人起点差不多,但是若干年之后的境遇却天差地别呢,这其中也许有运气、努力的成分,但是不能不说,在每一个决策的当口,选择对的那个最优解也是十分重要的。
兵法云:“胜者先胜后战。”
选择大于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赢的人不是因为去打、去努力才赢的,而是因为在赢之前他就先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态势和谋略,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很多人都在过一种随意选择的日子,随意的读一所大学、随意的找一份工作,这份不行就换一份,从来没有主动去思考,去设计自己的成长路径。
粥老师在他许多重要的节点,都努力做了筛选,选择对自己成长最大的路径,这非常值得我学习。
第一次高考,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为了走到北京,复读重考;
北漂的前两个,为了做喜欢的工作,实现最大的成长,住在条件非常差的地下室;
赚了钱,不去买房,而是选择创业,放大自己的影响力;
既然说的都是选择,那为什么不定义为“选择思维”呢?
这是因为“选择”这个词,更多的是被动地从现有的选项中去选。
举个例子:
毕业后求职,有一家朋友介绍的公司,有一家自己投简历的公司,都不是十分满意。
朋友介绍的公司,不是自己喜欢的行业,而自己投的有意向录用的公司,天花板明显,成长性不够。
从选择的角度来说,那就从这两个当中选一个。
而筛选呢,是需要主动地找出所有选项,并积极去尝试和探索,这两个选项太少,这样太随意了,要找更多的公司来备选。
等到确实努力找出了所有选项,再从中做出最优的决策,这才是筛选思维。
02 随意选择的后果是什么?
随意读一本书,结果头脑的智慧不没有增加,反而被误导。
随意地看一部电影,结果大骂垃圾,心情极坏。
随意地选择一份工作,没有成果、怨天尤人。
随意地选择爱人,彼此看不惯,每天争吵,心累无比。
……
这样的事例很多。
我们选择了一个不好的路径,就是放弃了一种变得更好的可能性,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挽回的。
做了这个,就不可能做那个,这叫做机会成本。
这个对我们的启示是:在做选择时,要有“筛选思维”,越对人生有重大意义的决策,越要深思熟虑、慎重地筛选。
选择在哪里生活、选择和谁在一起,选择什么工作,这三件事情应该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选择,千万不要随意地选择。
那么,如何在做决策的时候应用筛选思维呢?
答案就是:我们需要有对事物评价优劣的标准,知道什么是好的,选择优的、舍弃差的。
比如,看书,也许自己不知道哪些是好书,但是如果有众多值得信赖的人的推荐,或者是经过岁月长河洗刷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是好书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这总好过自己到书店,随意地翻起一本书来读吧。
学习一门课程,要看出课的人的背景、评价、有没有真料,以及该领域中最牛的人有哪些,他们相互之间有没有评价,实际的学习人数等等。
选择一个职业,要看自己的兴趣、行业的发展前景、天花板高低等等。
提高自己的标准,逃离随意选择的大坑。
03 反思自己,内化知识。
想一想,我毕业两年的时候,就去选择创业,这个选择当时比较盲目的。
当时我的老大使劲想留我下来,几次三番地劝说,要我再沉下心去,再历练一下。
我当时认为打工没有什么出路,就还是决然地走了。
不能说是随意,但是确实不够慎重。
要知道,我当时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都还非常欠火候,进入创业公司,没什么积蓄,非常苦逼。
关键是做事情非常杂,需要产品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包括我对商业的理解非常浅薄,而这些能力的不足导致创业磕磕绊绊。
创业没做起来,这些能力也没有机会得到好的历练。
当然,这里面欠缺自我反思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不敢说当时留下就有更好的结果,因为世界上没有“如果”。
但是,现在反思来看,当时确实是没有经过精心筛选的。
我没有求助其他的前辈,看看他们的经历,寻求他们的建议,也没有慎重地思考。
04 知识应用。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利用筛选思维优化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把筛选思维内化为自己的无意识能力。
做事情之前,想一想有没有做筛选,备选的项目够多吗,我的标准够高吗?能否提高做事的标准?
每次应用到筛选思维,就记录一条闪念笔记,一个月记录10条以上,示例:
每日的工作清单,按工作产生的价值高低来完成工作。
写作,找足够多的选题,用优质的选题,素材,找足够多的素材,用最优质的素材。
看书,找该领域内最好的书学习。
……
等等。
每周进行反思总结。
今天是日更第131/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27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