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床遇到一个现象,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迷思,为什么当我们好像学习了很多知识,看了很多书之后脑袋的思路会越来越乱。明明感觉自己知道很多,可是却没办法展示给别人,而展示是很重要的传递价值的一个步骤,如果自己了解的无法传递和展示实际上是没有获得价值,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到底是我不会说出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系统,还是我脑子里没有统合这个知识系统?我想是后者,我们读了书,或许认知上或感受上被震撼到了,但却少了总结、提炼、思考、统合、融会贯通这些步骤。知识在脑袋里打乱,打架,这个时候你甚至连反驳的话语都说不出,因为不同派系的理论在你脑袋打架,没有统合,我们甚至觉得怎么说都片面,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你认识到的逻辑可能停留在很浅层的位置。
为什么突然被触发了这个迷思让我想奋笔疾书呢?是因为今早起来,在家呆了两年的弟弟跟我说他很羡慕我能去工作,羡慕这个词刺痛了我。我是专业的心理学出身,在他跟我说这句话前,我一直以为他是被惯出来的,所以一遇到挫折就躲在家里。然而今天我发现不是,是更可怕的“习得性无助”。他跟我说,两年前他出去尝试工作,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都让他双重受挫,于是他躲回屋子里,拼命读书学习,我也渐渐看到他学识渐丰、心态变好。终于,他信心够了,有强烈地尝试欲望,一看招聘信息,觉得自己又是什么都不能做,两年以来的努力让他沉重地叹着气。
其实我也有这种经历,在我做前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的目标感,效能感很强。因为当时我是一个编程小白,我的目标就是入门,入门到我能在同行的行业被更好的公司选择。这个是容易的,我已经入行了,自学能力又可以,很快我就掌握了基础的编程能力、同时有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带过很多比赛且获奖了。这些履历足以让我换一个更好的工作,何况我还是教师科班出身,一切都很顺利。
可我换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之后呢,我发现市场的要求还远远达不到,于是便停下来对编程的学习,转而对教开始精专。教是一个不好量化的技能,以至于给自己一个错觉我并没有怎么进步,或者是进步得比周围人慢很多。其实不然,无论是我的理念,还是真正的教的实施是提高了很多的,已经可以秒杀很多同行,但是我没有把这个进步记录下来,也没有人给我跟别人打分,导致了我看不清自己的价值和优势。
问题说到这其实答案已经出来了。为什么我们感觉书看得越多反而什么都说不出来,为什么我弟弟明明进步了那么多反而觉得自己还是什么都不能做,为什么我的教学甚至是整体的认知有了很高的提升,却还认为自己没有进步。原因都是这些技能是不好量化的,不好展示的,不好变现的,却又有很大的价值。其实有点像上了大学,整个思维得到了训练,但却看到自己专科的同学掌握了一门技能,更快地获得了对口工作,然后说读书无用这件事。原因已经知道了,那该怎么办呢?
对应着一一去解决:具化、展示,然后变现。如何具化?把你学习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总结、分析、联合起来,形成你的独一无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维方式。
如何展示呢?根据你的具化表现,去分析你与大众掌握的东西有何区别,有何优势。一旦优劣分析出来后,我们就知道自己最适合往哪里发展,在什么领域里有更大地价值。如果都知道了自己在什么领域有更大地价值了,那么原因是什么,证据是什么,我们自己应该是了如指掌的,把这些告诉他们,告诉他们我们带去的价值和这个是我们特有的,这便是展示。
最后如何变现?前面两步如果都实现了,既然你都告诉别人我们有何价值了,那么下一步不就是,你希望我为你服务吗?那我能获得什么呢?你提供的报酬。
所以加油,我们差得只是整理和勇气,而不是能力,不要退却,从现在开始,照样能积累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照样能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