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拿别人的东西该怎么教育?
小时候,孩子由于新奇或者不懂事,拿了不该拿的东西,父母会怎么做?家长一般都是抡巴掌让孩子记住。可当我看到《姥姥语录》里的姥姥,却不是这样急躁。她不温不火、不动声色,只是拿小外甥从队里的麦垛上抽的麦穗磨出来的麦子,放在碗里让它自然发,直至长毛。
然后拿着长毛的面团给小外甥看,问:“你从哪捡的麦穗,怎么蒸都蒸不熟,你看都长毛了。”小外甥委屈地哭着说:“这是从生产队的麦垛上拿的。”那时候的生产队的粮食就是集体的粮食,是属于大家的。
一没打,二没骂,小外甥说了实话。姥姥接着说:“怪不得蒸不熟啊,小外甥,公家的东西拿回来那就叫偷,以后可不敢了,偷的东西蒸不熟。”
要知道那是最困难的年景,三年自然灾害,家里好几张嘴,吃个馒头就当过年啊!这个老人竟拿那么大的一团面来教育孩子。
事说完了就给孩子蒸了一锅馒头,每个馒头上还点了红点,孩子吃了馒头记住了红点,更是知道公家的东西不能拿。
02孩子挑食怎么教育?
现在的孩子挑食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可在那会少粮的岁月里,挑食的孩子难道不该挨揍么?
城里的小外甥回来看姥姥,把包子馅吃完了,包子皮都塞进院墙的石头缝里,招来了蚂蚁,姥姥知道了。她还是照样没有打骂,依然是不动声色。只是照样包了一锅同样的包子,只是吃饭的时候,孩子的碗里光有包子馅儿,不见包子皮儿。全家人开始吃饭了,孩子推开那碗馅儿,去拿包子。
这时候姥姥又把那碗馅儿推给孩子:“蚂蚁告诉俺小外甥就爱吃馅儿,不爱吃皮儿,哦,怪姥姥不知道俺小外甥还有这个习惯。从今天开始,再吃包子、饺子俺小外甥就单吃馅儿。”
“不是,姥姥,我是吃不了了,把包子皮塞进墙缝了。”
“哦,蚂蚁没撒谎,我小外甥也没撒谎!”
就这样,孩子以后吃包子就连皮儿一起吃,再也没有单剩下皮儿。
相信这孩子这辈子都不会浪费粮食了。
03当孩子不想学习受不了学习的苦的时候
姥姥说:“那在草原上才能长成奔跑的马,在圈里养着的那都是猪。
孩子看着严厉的母亲自然是疏远的,姥姥天天让孩子进门就洗脸,洗完脸以后又让孩子照镜子。原来这个脸盘架子是孩子的爸妈结婚的时候买的,妈妈最喜欢这个脸盘架子。红木雕刻的架子中间有一块上好的玻璃砖镜子,镜子的底角还有两团原色的水磨石花。
姥姥指着这脸盘架子和孩子说:“这个脸盘架子原先是四条刻花的抓角,从你开始梳小辫的时候,你妈就开始一寸一寸往下锯,为的是孩子你照着合适,可是你妈比你高,你合适了她就只能驼着背梳头。等你长高了,你妈又开始用碎木头一点一点往高了钉。这镜子一直对你都是最合适的,可你妈就一直都不合适。”
掰开了揉碎了,让孩子明白当妈的那个心,不说但是全做到位了,可是不说哪个孩子可以明白,哪个孩子可以想得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呢?其实这也是几句话的事,可是母亲大多都只会做不会来说。这就形成了代沟,而且越来越深。
04孩子看上她自己买不起的东西的时候
孩子总是向往着好看的东西,心爱的东西。记得有条新闻是有个当环卫工的母亲因为给孩子买不起苹果手机给孩子跪下。真是不知道母亲欠着孩子什么了,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东西就是罪过么?
这姥姥的小外甥也喜欢新鲜的东西,喜欢货郎担上的红头绳。可是农村老太太没有钱啊,用四个鸡蛋换的,货郎不要啊,这鸡蛋到家就碎了。姥姥把鸡蛋煮熟了再去央求货郎,人家还是不要。大男人哪能吃鸡蛋呢,不坐月子,不生病的吃了不白瞎了么?
那年月,鸡蛋是稀罕物,可就是这样,姥姥从村东头直到村西头才给把这红头绳给说回来。
当然,每次都满足,时间长了,就是欠的债。给的多了就是应该的。有个故事, 这个人每天都给这个乞丐一块钱,可等有一天,这人忽然不给钱了,这乞丐就问这个人,这个人说他要娶媳妇了,要攒钱。这个乞丐就不让了,说你用我的钱娶媳妇。这话说得让人无语。
虽然故事是编的,但是实际上生活中就有这样的,这样娇惯出来的孩子肯定就是个要债的。可是你用心用爱满足孩子无法完成的一个愿望,那孩子会记一辈子。这样长大的孩子会知道好歹,会记住这愿望实现得有多不容易,会从这上面知道你对她的爱和给她的那份心。
这姥姥就是这样的一个睿智的农村老太太,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却善良富有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