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 post
title: 《程序员编程思维训练》Day8
category: opinion
description: 聚焦|知识管理|优化情境
范围:第8章
开始 | 更新(碎片) |
---|---|
2016年1月26日10:20:22 | 2016年2月3日15:41:17 |
- 笔记思考
- 读了多少?
- 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 书中的内容和自己有什么联系?
- 哪些拓宽了自己的知识?
- 哪些能促进自己的行动?
- 为什么你的注意力那么短?
- 如何管理知识
- 如何优化当下情境
注意力
大脑喜欢偷懒
人类的大脑,重量不到人体重的2%,却耗费了人体20%的卡路里,也就是每天三根香蕉的能量。由于每次脉冲需要很多的能量,大脑的总能量消耗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低的。考虑到每次放电的能量耗散以及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每个神经放电率应该低于每秒钟一次。然而在病人细胞里检测到的神经元每秒放电成百上千次。这意味着一小部分的神经元消耗了分配给大脑的能量的大部分。而剩下的神经元可能每分钟只能放电几次,或者更少。这种能量分配方式限制了每次参与活动的皮质神经元的数量——总的来说,活跃的神经元不超过1%。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这么有限——我们的大脑只能分配这么点神经放电。
**大脑是可以自动平衡低活动水平下的庞大存储能力 and 保守的能量预算
**
心流体验
阳志平:最便宜的自我修炼是阅读;最容易产生心流体验的娱乐是写作。富人用钱买心流,超一流作家用心流买青史留名。读一本书的最好方法是开始读一本书;写一本书的最好方法是开始写一本书。开始亲近并努力成为那些解锁者吧!
心流训练-前篇
一、冥想
- 专注呼吸
- 放空自己
- 忘记时间,在意倒计时你会陷入L模型
- 忘记过失,不要思考还有什么没做好
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
- 感受呼吸
- 感受气体体内流动状态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 分段式呼出气体
- 切换至自由呼吸
- 感受气体体内流动状态
二、正念
正念,正是一种跨越时间的存在。此刻,既永恒。
正念,是全心投入,专注于当 下的劳作、学习、生活和体验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当下」整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生命的意义和全部。
正念本身,不关乎目的,只关乎存在。
请体验:试着以新奇的眼光感受这全然的一刻。就好像你第一次来到这里。你不知道这是哪个年代,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你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好奇。 仔细观察你看到的任何东西:一盘植物、一片绿叶、一本书、台灯......观察他们的形状、细节、颜色,就像你第 一次看到一样。
态度:
- 不评价
- 耐心
- 接纳
- 信任
- 不强求
- 专注
全心投入地关注每一个呼吸,这是专注; 关注而不控制自己的呼吸,是不强求; 当念头或情绪升起的时候,接纳而不评价;耐心地坐着,感受每一个时刻的丰盛,相信美好的事情会自然地发生,这是耐心和信任。
三、发酵
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在《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写到:
“绝大多数的伟大创意最初都是以一种不完整、不全面的形式出现的。它们隐藏着某种深奥的种子,但缺乏一个关键元素,让灵感转变成真正有威力的东西。”
灵感是创新之根本,若让灵感转变为创新方案,则需要“连接”。所谓“连接”,就是存在于大脑中若隐若现的想法与外部环境的种种组合,在时间这个容器中不断发酵,最终会因为某一个偶然的契机,形成一个具有整合体系的方案。
问题永远不只有唯一解,Zoom.Quiet: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案,一、二、三……
- 思考三种方案,并在意识中发酵它们;
- 理清“发酵“、“拖延
- 发酵:感兴趣,还想做下去,但目前遇到困难;
- 拖延:
- if继续:痛苦加倍;
- else:分散注意力 then 无动于衷;
知识管理
获取知识最大的阻碍并不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幻觉—觉得自己很懂,觉得习惯了的就是正确的。
整合资源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与其守着自己有限的资源逡巡不前,不如敞开胸怀,让自己的知识积累充分地与世界连接,与更多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头脑进行碰撞,进而产生强大的能量。
- 开源自己
- 做一支蜡烛
- 燃烧自己
- 照亮自己
- 让蜡流动
聚焦关注
大脑平均中断成本约20分钟,才能回到之前思维状态
- 主动屏蔽干扰
- 单任务界面
- 用工具记录清单而不是大脑
- 李叫兽:写文案前,记得列个清单
- 开智 Helen Li:清单是解放思维、提高效率、实现持续改进的极为有效的工具。
清单中重要的永远只有一个
行动手册
对自己狠一点!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
- 关闭社交媒体,必要情况断网、断电话线;
- 汇集问题列表,集中问题处理;
- 比如写作时,专注写作,最后添加外链;
- 降低情境切换成本
-
多屏操作:一屏阅读,一屏笔记
- 细分单个任务的时间颗粒度
大脑Hack:如果25分钟内不完成这份笔记,今天就不允许再去写它!
小结
- 知识是液体,要形成好的“液态网络”,最好的办法是让不同人、群体对同样的项目进行不断的碰撞与共享;
- 主题性、选择关注,刻意制造心流环境。
- 信息≠知识,只有经过大脑编译的信息才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