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这种“以迂为直”的谋略,应该说是可以理解到位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便理解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往往都是个性鲜明锐意进取,行谦让柔弱之举,确实是很难对上口味。这里面,关键问题就在于很多人始终把“以迂为直”的迂、直,在操作面上对立起来。迂的时候心不平气不顺,总有些鸡鸣狗盗的感觉;直的时候又是高歌猛进,不撞南墙不回头。
实际上,不管是迂还是直,战术成功的评判标准是同一的,就是投入产出比,或者说回报率。当一个战术动作面对的阻碍不够坚强有力时,显然发挥最大势能的黑虎掏心、直捣黄龙,在效率上是最高的,突破障碍时付出的代价如果不高,那么这时候,“直”显然就成为最佳选项;但是如果面对的阻碍相当有力,正面突破难度极大或者交换比太高,这时候毫无疑问应该另想出路。
对此,《孙子兵法》提供了相当完整的战术规划:“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十二法,就是通过示形、隐形等谋略手段,干扰误导对方的应对,营造有利于我的整体态势,把握对抗的主动权。
而从古到今的无数实践也证明,绝大多数情形之下,“以迂为直”都有或多或少的发挥空间,甚至发挥了决定性的功用。比如三国时期,何进、董卓、孙坚等过于刚直不懂政治妥协的狠角色,总是最早挂掉的一批。而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备四处投奔委曲求全、诸葛亮躬耕南阳以退为进、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分别在不同时期站到了当下历史舞台的最高峰。
那么,操作层面上,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以迂为直”呢?老子提出四条建议:“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什么意思呢?
所谓“不自见,故明”。就是要时时反省,不要固执己见,尤其是不要自视过高,否则就会成为自我发展提升的障碍。尤其是对企业领导人来讲,更是应当时时自我提醒,不可沾沾自喜,不可主观臆断。尤其是面对公司发展的开放性选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以说是管理方面的绝对真理。
“不自是,故彰”,与 “不自见”主张相近,不过,“自是”更多地指向自以为是的决策层面,甚至是一些战术层面的东西。企业领导人基于一路走来的成功,往往是自信满满,至少认为比员工水平高,这个说来也没错,所谓成败论英雄。不过,任何人的成功,向来都是与特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相关联的。很多人喜欢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话用来励志是好的,但是用来作为案例分析,如果不掌握客观因素,那么这样的分析认知毫无价值。那么对企业领导人来说,认识自己,一方面要清晰体认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更要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取他人之长而补短,可以说是明智之举。至于战术层面,其实正是干部和员工存在的价值,领导人面对每件事,当然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价值判断,但是如果无论大事小情,领导人都要亲力亲为,从小处说,对不起给部属开的工资,从大了说,越俎代庖事必躬亲,难免和诸葛亮一般,耽误了人才的成长,更透支了自己的精力和生命,回过头,还干扰了整个团体的正常运营秩序,可谓一举三失。
“不自伐,故有功”。“自伐”,就是自我表扬。有了功劳的人爱表功, 很好理解。问题是,这事儿旁人做得,唯独领导人做不得。道理很简单,底下的执行单位,一般来说属于各管一块,争功的空间有限;另外,有功意味着有擢升领赏的机会,对于空间和收入有限的部属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对领导人来说,一方面是要居功那势必就是全功,没部属什么事了;另一方面,奖无可奖,反而挤占了部署的实际收益,谋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是要招人恨的,真可谓是损人不利己。实际上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团队再出色,还不是领导有方,勋赏再厚,还不是建立在企业得利占大头的基础上?什么叫不争而争,就是这个道理。蛋糕做大人人有份,激发起部属最大限度的奋发进取之心,牛逼如刘备,临终托孤时一句假惺惺轻飘飘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激得诸葛亮付出整整下半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最高明的领导境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