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工作到了第五年,但收入并不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职业跑道的问题(例如体制内很多机构的收入都不高)。
但最危险的是,工作5年,你还没有自己资源复利变现的渠道和可能性。
就本质而言,职业是利用你的技能差/信息差来赚钱。
技能差就是利用专业能力差来赚钱。
码农有coding的能力,阿姨有搞卫生的能力,工地需要有搬砖的能力。在这种赚钱方式下,技能本身的价值X时间=收入。
所以BAT大厂的收入高,但是码农得996,华为的收入高,但是加班更恐怖。一旦到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产业速度的时候,就面临淘汰。高价值的技能往往更新速度会很快,低价值的会慢一些,所以码农到35岁了会有中年危机,但农民工只要干得动,到60岁也没问题。
整体而言,依靠技能差赚钱的工作,都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碰到职业的天花板。
信息差则是利用资源的不对称性来赚钱。
从低级的房屋中介、到会计事务所、再到投行、咨询公司、投资基金等等。但凡你能想到的高薪的收入,都基本上在依靠信息差赚钱。因为这类生意既不需要投入设备,也无需大量的土地,而单位产出又极高。最关键的是,因为信息差并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所以对从业者的年龄和体力要求也大大的下降了。
信息差的职业,有不少是需要准入的,比如律师执业资格、比如CPA,这是个人可以努力的方向。另外一些则是没有准入,但需要时间积累的,比如媒体关系、政府关系、投资者关系等等。但不管是否有准入,核心就是职业积累过程中存在资源复利。
一名律师开发了客户以后,可以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每年都可以收到固定的钱,而且还会随着年资的增长而收到更多的钱。一位医生,随着年资和级别的增长,出诊费会不断提升。一位公共关系的负责人,他手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和记者资源,身价也会不断提升。这就是资源复利的威力。
所以,当你工作到第五年的时候,你需要思考下,自己身边可变现的资源是什么,这些资源是否具有复利。这是比收入更值得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