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一念动三千,我们一个小小的念头,可以对我们周边产生很大的影响。
之前,有研究人员对猴子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只要猴子能触碰到墙上的按钮,它就能吃到香蕉。猴子验证过一次以后,就不停地被这样训练着吃着香蕉。
经历无数次以后,实验的结果是,只要这个猴子的大脑中闪过这种按钮的念头,它就能吃到香蕉,显然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
再比如,很多人特别怕狗,每次路过狗的身边,都会远远地绕过去,生怕它会咬你。
有一次,A和B一起走过一条狗的身边,突然这只狗跳起来就想咬B。B觉得很奇怪,问道:“为何它只咬我,不咬你呢?”
A回答说:“你刚才路过它身边时,头脑中是否在想着,如果你敢咬我,我就用脚踢你。”B说回应说:“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据相关研究证明,狗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动物朋友之一,比较通人性,它会洞察到我们大脑中的念头。所以,B被狗欲咬的行为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这说明我们大脑中的念头有多重要,影响会有多深远。
我们人类从原来的石器时代,发展到了现在的手机时代,我们的大脑一直在进化。那么,这是否就能说明我们的大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发展下去呢?
我们都知道,大脑内部的神经连接越多越紧密,越紧密越聪明。
看下图,第一张是我们人类出生时的大脑,第二张是我们7岁时的大脑,第三张则是我们15岁时的大脑。
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何我们15岁时的大脑比7岁时的连接少了呢,也即15岁时反而没有7岁时聪明了呢?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经常会问大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每当看到一些新奇的事物,他们的小脑袋中总会浮现出N个为什么。
我们大人则经常会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你还小,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类似的回应,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好奇心,以后就不再多问了。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这种现象很常见。那是我们大人在告诉孩子不要用脑,让孩子们不再“好奇”。
爱因斯坦曾说过:“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即我们不要一直去学事实是什么,这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用大脑去学习思考。
他还说过:“I am neither clever nor esoecially gifted. I am only very,very,curious”即我不是一个很聪明或者有特别天赋的人,我只有一个特质,那就是非常非常好奇。
如果一个人缺乏好奇心,他就不会去想,不会去思考一些别人未曾想过,或者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我们人类才从石器时代发展到了现在的手机时代,就是因为有了好奇心,有了想象,有了演化的结果。
那么,如何学习拥有或者保护好奇心呢?
第一,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东西。
爱因斯坦曾说过,艺术与科学的源头是体验神秘。如画画、一个科学课题,就是好奇心加上想象力的神秘体验。
这就如我们挖出了存在我们大脑中的新矿产,挖到了宝藏,如此,你会不开心吗?
第二,学会和孩子一样游戏。
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那些四五岁或者七八岁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可以一个人,或者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各种想象中的游戏。
把手中的玩具当作游戏中的工具来使用,口中念念有词,不停地讲述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是那么兴奋,那么有感染力,那么的开心!
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改变,是一种好奇心带来的创造。当我们成年后,这种体验会越来越少。
第三,学会自由探索。
比如,在安全的环境下,不要给孩子设限或做过多的安排。孩子喜欢玩什么,就让他玩什么,给他一个空间可以自由探索。
比如,孩子喜欢看书,大人不一定非要让他看四大名著。只要书的内容是健康的,都可以让他自由选择。
当孩子问问题时,不要轻易打断他的“为什么”,可以和他一起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共同来寻找答案。
在这过程中,他的自信心也会慢慢被培养起来。自信来自知识,不是学位,自信是让我们的想法实现。
2019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不管你对什么拥有好奇心,都可以去勇敢尝试和实现。
对这个大千世界充满好奇,那就背上行囊去旅行吧;
对迷人的音乐充满好奇,那就去听听音乐会,或者学门你喜欢的乐器吧;
对已有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有些厌倦,好奇新的生活方式,那就学会转变吧。
好奇心,就算不能改变世界,也能改变自己……
好奇心,让自己得到快乐,减少烦恼……
好奇心,让自己可以看见最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