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劝人让座却没有小孩子愿意坐的事情发生之后,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脸跟火烧似的。我不知道当时自己的脸究竟红不红,但我的心里泛起了一种不安。
我就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最初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时的目标是什么?我的行动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我知道这件事对我来说并没有好处。我上车的时候,公交车上的座位已经被坐满了,车上的小孩、乘客对我来说都是陌生人。我只是看到了小孩在车上只能抓着杆子摇摇晃晃的场景,担心他们摔跤,所以在脑海里萌生了“我能不能劝说其他人让座”的想法。
但是,说一句话就让人心甘情愿地愿意让座吗?有可能。万一没有人愿意动怎么办?那我不就白费工夫了?
第二,我的目标是让不到7岁的孩坐上看上去更安全的座位,不至于摔跤。但是,小孩子真的需要这种程度的帮助吗?公交车的行驶速度比较平稳,不至于会出现急刹车、快速转弯等有可能让车内的乘客摔跤的事件,我所做的事情究竟有没有意义,这是我所不了解的。我可能过于“小题大做”了。
第三,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我没有通过询问识别出小孩子究竟需不需要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来保护他们的安全;二是我没有发现一位坐在座位上被我“逼”得让座的男生只是一位个子比较高却不到12岁的男孩子,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可能也需要保护。
这件事情在当场已让我觉得汗颜和惭愧,这种感觉持续蔓延至我写文章的时候。后来,我在余下的行程中,不停地反思这次小小的事件带给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1、其实我知道,对我并没有好处的事情属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如果不想犯错,大可不必去做。只不过,当时我不希望自己做一个可以无视“弱势群体”的需求的人,我希望能“帮助”他们做些什么。
2、有很多时候,你眼中“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事情。比如,在这次事件中,打游戏的“大朋友”其实也是需要帮助的小孩子。
3、你以为别人可能需要你的帮忙,但这可能是一种“一厢情愿”,在没有准确地识别他人的需求之前,“盲目行动”或者“冲动行事”,都容易让你犯下错误。
4、有些事情,也许你觉得会对别人有帮助,但有可能会换来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对你的“不满”。比如,在这次事件中,我把有座位的人挤走了,却没有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这时的我不是自己眼中和别人眼中的正义的化身,只是一个因为“多了一句嘴”而显得爱管闲事的闲人。在别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毛病”。
5、如果你要管闲事,就不要以“让每个人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为目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做了,总会引起一方不满,而挑起事头的你会承受委屈。
6、当然,你也可以不做这个管闲事的人,无视心里泛起的那股“正义感”。在出现问题之后,你不去管,可能会因为“少做了一些得罪人的事”而感到很自在。只不过,这时的你心里泛起的失落感和类似“我本来可以做的”这种心理感受,是你想要的吗?
7、如果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会管吗?或者说,经历了这类事件,你还会管吗?
(我想,我的答案可能是: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