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个疯狂输入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资讯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许多人忙着追剧,忙着打游戏,忙着朋友聚会,忙着旅游,忙着拍照,忙着各种浏览与分享……看着这些五光十色,我却如此害怕自己陷入被快节奏的生活带着走的旋风中。
我想时常与自己进行一场平静的对话,问一问自己心灵的近况,整理一下纷乱的思绪,然后带着由内而外的力量往前走。我发现,只有写作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我的情感、我的思考,不用担心说话时会语无伦次,也不用顾虑别人是否能在只言片语中理解自己。
我的文字必须先代表我自己,先满足自己,至于他人能否理解或者感同身受,就完全是一种共情能力或是缘分的问题。有时候我读到一些文章,会感觉那是作者用他的手代替我的心写出来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却可以有相近的领悟与想法。我们或许不认识彼此,在现实中无法对话,但通过阅读彼此的文章,能感受到一种心有灵犀。
2
说到写作路上的启蒙老师,不得不提到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闻老师。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闻老师每周都要布置一篇随笔,当时我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加重自己的批改负担,因为很多老师都是每两周布置一篇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这是那时候考作文最流行的两种形式,现在我完全了解到了她的良苦用心。我写了几周随笔之后,我渐渐喜欢上了随笔这种文体,因为它不受命题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自己想要表达的。而且我欣喜地发现闻老师并不会重点评价我的写作技巧,她反而会画出她欣赏的句子,有时不是那些语言优美的句子,而是她感觉到我真实情感的句子。最后她会在文末写下自己的感受。
比如有一篇,我写的是《冬日·阳光·路》,我写道,寒冷的冬天,放学回家的时候,我喜欢走在一条树荫遮蔽的小道上,抬头望着日光从树叶的间隙中倾泻下来,欣赏着光影在人行道上跳动,体会身上一块冷、一块暖的那种奇妙感受,仿佛冬日、阳光与路一起构成了一副唯美的画面。闻老师在家访中对我说,我是一个非常细腻的女孩子,会关注别人觉得平常的事情,她也会去那条路上走一走,去感受我形容的那种美好。我十分感动,那一刻,坐在对面的老师就像是我交心的好朋友。从此我对表达自我更感兴趣了,因为我确定有人会耐心地看我的文章,还会写下她的想法。
在另外一篇随笔中,我幻想维纳斯如果不是断臂,还会不会是一件如此具有震撼力的雕塑。再如残疾人舞蹈演员,可能正是因为他们身体有所缺陷,所以他们在跳舞的时候,能让观众感受到比普通人更强的生命张力,也更为之动容。闻老师评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让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多数人看不到的美吧!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总有各种各样的小情绪,有莫名其妙的快乐,有突如其来的惆怅,有被夸张放大的恐慌,有难以阻挡的好奇。彼此传阅随笔本,怀着一种偷看别人心思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双方的心又靠近了一步。
3
长大后,有时候我会突然拿起中学时的随笔翻看,对我来说那不仅是三本厚厚的作文集,更浓缩为一本青春纪念册。原来那时候的我,在学业上的忙碌之外,还能如此用心感受生活。很感谢闻老师在我写作道路上的启发,与其说她让我写作水平有了多少的提高,更不如说她带领我发现内心世界的奥秘,可以通过笔端记录下来,永久存放。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我加入了文学社,发现了许多热爱文学的小伙伴,我们参加读书会,分享彼此的心得感悟。后来,社长告诉我有一个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我分别获得了第十届的三等奖和第十一届的二等奖,我发了动态,获得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许多人想看我获奖的作品,于是我在空间里发布了这两篇我的获奖文章《撑伞》《让时间与你同在》,许多好友在底下留言评论,其中有些直击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他们读懂了我的情感,原来写作真的可以将人与人连接起来,仿佛坐上飞船,到另一个精神世界去遨游了一番。
文字是一种神奇的载体,它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记录一切我们想私藏的和分享的。每个人的文字都代表了他精神的一部分,不想说话时,那就静静写,与自己的灵魂作伴,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