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014 | Jessica
01.
前两天,看到了一个关于降噪耳机的推送。
看到的时候,第一直觉是觉得需要入手这样一款降噪耳机,因为我的耳机送人了,现在手上的耳机,并不适用于我的手机和电脑。无奈,只能公放,虽然尽量的小声了,但还是会打扰到其他人。
相对没有耳机,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个世界太吵了,我只想静静。
好像每个地方都在聒噪着,当无处不在的噪音,早已经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被暴露在一个充满各种各样的干扰的地方,我们被许多不需要的、不可控的、无关紧要的东西,不断地,侵犯着。
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干扰所打断,每次都很想要一个人静静地做事情,但不可避免的,被杂七杂八的声音,搅扰。有时候,真的不、想、要、听到任何人的声音,尤其是一些来自“too young too naive”的声音,真是烦,分分钟想要上前一句话结束整个谈话。
这时候《欢乐颂》里的一句话,在脑海中想起,不要和傻瓜论短长。我最初不相信的,后来试了试,发现,真的是对某些情境,无话可说,只有内心无数只马在奔腾。
想着自己也是这样一个傻瓜,也觉得很悲哀了。尤其是在某些高人的眼里,透明的像一个白痴一样的感觉,悲哀到极致。但好像,白痴从不会觉得自己白痴一样,我不是拜物教,所以我坚信,高人也是从小白入门的。
02.
再来谈谈降噪耳机。
降噪耳机,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的噪声,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安静的聆听环境。有入耳式,也有头戴式。按照原理降噪耳机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被动降噪就是简单粗暴的,用一些材料将其隔离。主动降噪是通过耳机中内置麦克风,收集周围环境的噪音并分析,通过运算器生成一段与之反相的声音进行播放,最终达到声音互消而产生静音的效果。
简单的解释一下,为什么最终没有入手一个降噪耳机。
(1)佩戴密封性过好的耳机可能会引起不适,而且完全隔绝的声音,在户外环境中佩戴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是在过马路,没看到车,只顾着在声音里陶醉,就不好玩了。我惜命。
(2)现在大部分的降噪耳机都采用主动降噪,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对于中高频的声音,比如人的说话声,效果平平。所以若是不常常出现在飞机地铁上,又对音质没有特别高要求的人,主动降噪形式的耳机,不太合适。
(3)作为学生狗,买这样昂贵高端的产品,得吃几个月土了,为了吃肉长身体,还是选择放弃吧。
如果想要入手,推荐BOSE,虽然不是亲测,但这是最为知名的品牌,当然了,价格,肯定是有点小贵。
当然,一个耳机是无法创造一个可控的、独立的只属于个人的小世界的。正因为没有在闹市上读书的本事,才想着给自己找点盔甲,武装给心灵看。
03.
身边的很多人,其实,都觉得,每天有好多事情需要去做,但一直拖延拖延拖延,或者干脆放弃,或者把自己逼疯。原因就在于,因为很多无意义的东西,比如合群和社交,比如依赖心理,浪费了太多时间。
在做一些分析研究的时候,常常会将所遇见的现象,转化为一个带有物理意义的数学表达式。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建模,即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所以有句古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并不是否定文科的重要性,但数学,在做科研的道路上,绝对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模型都太复杂了,所以在对模型求解的过程中,都会尽量的去简化很多东西,这简化方法中,有一种常用的是数量及分析方法,它会忽略掉一些数量级较小的影响因素。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人左手有10000元,右手有1元,这个人通常会忽略掉右手的1元,而抓住左手中的10000元,紧紧不放。我所理解的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也是这个道理。
再来谈论时间,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时间内,这些相对没有价值的东西,总会影响着我们去做正事。虽然总是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太小了,瞧瞧蚂蚁搬食物就知道了,一只小蚂蚁,可以扛得起一个比它大很多的西瓜子,但一旦遇到更大,它就搞不定了,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忙。但是,如果来了更多的蚂蚁,每只蚂蚁都没有用尽全力去搬,显然也是搬不动的。
浑水摸鱼的故事从小就听过,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现代版的南郭先生,恐怕,不是那么好混了,不去打造真正的竞争力,去滥竽充数,不知道最后是苦了谁,又哭了谁。
04.
讲两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故事。
我妈就只有一个爱好,读书,她看书的时候,经常会看通宵。但我却没遗传上她的优点,小时候我总喜欢咋咋呼呼的,围在她旁边,一天到晚的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叫个没完,丁点大的事情,我都跟我妈汇报。
我妈很温柔,很少对我发火,但如果我在她看书的时候,在她身边叽里呱啦的说个没完没了,我妈就会发怒,跟我说,我吵着她了。小时候不懂事,也不理解她一个人抱一本书能在那里津津有味待一天都不腻,无视她的怒火,继续我行我素的,表现出废话一箩筐的状态。我妈就会说,我真想拿胶带粘住你的嘴,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景象,都觉得很好笑。除了天生的话多,大概是那时候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在发挥作用吧。
今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事,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关于排练和吃饭。新生入学,都会有迎新晚会,我们班全班参演,跳一支很有趣味性的舞蹈。
第一次彩排,晚上6:00集合,6:10分开演。我5:40从宿舍出门,经过彩排地点,5:45,班里同学问我去哪里,我说去吃饭。同学很惊讶,说都快开始了,你怎么跑去吃饭,我回头一笑跟同学说,放心吧,来得及。最后回到彩排地点,看了一眼手机,5:59。同学惊呆了……其实我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会在6:00之前到达,但至少有八成把握。
第二次彩排,今晚6:00集合,我5:45从宿舍出门,经过彩排地点,5:50,吃饭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彩排结束之后,班里一群小伙伴去食堂吃饭。可结果是,6个人吃饭,5个人都比我吃得快,我一脸茫然,因为10分钟过去了,连一半都没有吃完。最后不好意思让同学等我,只能安慰着自己,大晚上的,不要吃太多,五分饱就可以了。
惊讶的是效率,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同样的10分钟用餐时间,却差这么多……
对这两件小事,没有具体的分析,写下来,一是记录事情的本身,二是记录这件事情引发我的思考。
05.
没有谁能永远陪谁,这种话,我就不在这里矫情的重复了。
现阶段,我正在努力学一件事情,独处,和自己友好的相处,很困难,很有趣。
最近有朋友说我怎么变了,变得不爱说话,变得高冷,变得脱离组织……我其实根本没有变,只是无奈,大脑容量太小,又没有三头六臂,只能在无意义的生活中,做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去探寻一些真相,去思考一些真理。
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想清楚很多事。
比如,本质,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想清楚这个,它真的很重要。
比如,怜悯,嫉妒,自豪,太多事情的动机,都来自于不易于用语言描述的原始冲动……
不相信,可以试试看,看看学着去拥抱静静,是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