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经常跟朋友吹嘘自己的泪腺非常发达,十几年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但是这个纪录被前几天看的一则广告短片给打破了,尘封已久的泪腺迫不得已地被撑开了,全程看得我浑身抽搐,泪如泉涌。
视频里通过几个场景描述了一对七十岁老人的晚年生活境况,给了我很强的代入感。
我想到了不久前某纪录片里贫困山区的孤寡老人,前同事声泪俱下说过的远在他乡的老父亲,还有我逐步开始要撑起一个家以及爸妈的逐渐衰老。
短片直击了现代社会血淋淋的现实:陪伴的缺失。
在视频的开头,一位老母亲每隔几天就会把墙上的旧日历取下来放在大腿上,手指放在舌尖沾点口水,然后一页一页地翻日历,嘴里不停地跟着念叨数数。
有一次,老母亲像往常一样翻到了某张熟悉的页面后停下,跟坐在旁边看报纸的老伴说:“老头子,再过10天就是父亲节啦,到时给孩子们尝尝我最新研究的丝瓜玉米饺子。”
他们倒不是贫困山区里那种没有孩子的孤寡老人,相反,从生活表面上看上去倒是挺令人羡慕的,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是邻居常在家里提起的“别人家的孩子”。
大儿子开了公司,小儿子在大型私企做高管,女儿则嫁给了一个公务员,三个孩子中没有哪一个需要两老过多的操心,生活费也总是按时寄到他们手里。
只要邻居过来串门,老母亲一定会把孩子们小时候的相册一摞一摞地搬出来给他们看,借着机会猛夸孩子们多么能干,语气里满是得意。
可是邻居又怎舍得认输呢,话里话意尽是讽刺:“你家孩子真有出息,我的那几个,三天两头跑家里,比不上你们哟,在外面做大生意。”
邻居走后,老母亲总是会很久不说一句话,老伴每次都能抓住老伴的心思:“孩子哪能一直窝在我们身边哟。”
不过,几天前孩子们纷纷表示这个父亲节一定会带着孙子孙女回家,陪他们吃一顿团圆饭。
这可把他们俩高兴坏了,虽然,距离上次与孩子们相见已经将近一年了。
父亲节的前一个晚上,两老异常兴奋,老母亲背靠坐在床头,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地给老伴念着明天要做的菜式,老伴则一边给着自己的建议。
聊着聊着又忽然说到了孩子们的童年,老大在床上尿裤子的往事把他俩逗得哈哈大笑。
这一个晚上,他们过得特别开心。
好不容易撑到天亮,两个老人唰地一下起身,到菜市场左逛右逛,这家买大儿子喜欢吃的排骨,那家买小儿子最爱吃的鸡翅,同时还要照顾一下小女儿的“西兰花嘴”。
买完食材,两个老人在厨房一前一后,忙里忙外,到了中午,总算倒腾出来了八菜一汤。
要是换作平时,他们可不敢这么奢侈,基本上是一菜一汤将就着吃,偶尔老头想吃顿猪肉,还要被老太太念叨,孩子们赚钱不容易,攒点钱等过节他们回来再吃点好的。
此刻,两个老人看着这一大桌子菜,相望一笑。
已经过了中午12点,孩子们按理来说应该早就到了,可能堵车吧,老人心想。
“要不跟妈说不去了吧,孩子有点发烧,先看下医生,下次找个时间再去看爸妈。”
大媳妇跟大儿子说。
大儿子点点头,抱起孩子,跟媳妇去医院了。
“今天老板临时要出差,我得陪他去一趟,你跟爸妈说一声。”
女婿跟小女儿说。
“嗯嗯,好吧,路上小心。”
小女儿回应。
“昨晚跟朋友约去看球赛,有个方案还没做完,要不跟咱爸说父亲节改天再补过吧。”
小儿子跟媳妇说。
“嗯嗯,我这就打电话跟爸说一声。”
小儿子说。
“没事,你们忙,工作要紧。“
老母亲放下电话,坐在沙发上呆呆地看着电视。
这是几年来第三次了出现这种情况了,两老似乎也已经习以为常了,虽然有失落,但又能怎么样呢,操劳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吗,自己还有什么好不满足的呢?
短片的结尾,老母亲走到床头柜子前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盖子,取出一叠微微泛黄的照片,一张一张来来回回地翻看着,嘴角扬起一丝微笑,泪珠一滴一滴地敲击着手里握着的照片。
结尾的画面就定格在了那张沾满泪水的泛黄照片上。
文章敲到这里,我的眼睛里依然还是止不住地湿润,感慨万千。
虽然还没有正式地养过家,但我觉得像短片里那样按时按量地把钞票往家里送真的不难,老人又能花几个钱呢?
特别是现在国家出台的养老保障越来越齐全,老人的生存不再是问题。
真正难的是爸妈想聊八卦的时候我能在身边附和两句,我妈熬了汤我能品尝两口并告诉她比外面饭馆的还好喝,而这一点,至少我身边就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前一阵子华为大批量辞退40岁以上老员工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在这样的社会重压下怎么能不让人每天揪着心战战兢兢地生存。
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也被列入辞退名单,平衡生活与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像是在做梦。
新一代父母们更是这样,掏光所有的积蓄巴结领导,买通关系,为了把孩子送进市里数一数二的学校倾尽所有精力。
工作日上班,节假日也不闲着,周六给孩子报钢琴班,周日带孩子学书法,生怕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步他们的后尘。
自己都把时间过得紧巴巴的,哪还顾得上年过七旬,已踏进棺材半步的老父母啊。
而养老院铺天盖地的宣传则给了我们弥补孝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正如广告片里的logan所说的:养老院是你爸妈的第二个家。
以此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把爸妈送进他们口中所谓的“天堂”。
他们确实花了很多的心思把养老院打造得美轮美奂,每个老人都拥有带小花园的独立单人间,想看电影楼下就有露天电影院,想运动就有大型足球场,甚至还有专门的室内舞蹈室供老人们跳广场舞。
更重要的是,精明的经营者早就看穿了年轻人的心思,怕老人缺乏陪伴而感到孤独是作为儿女的一大顾忌。
所以,他们打造了各种老人社群,例如围棋,篮球,打牌等等都有各自的兴趣小群体,据他们所说,居住在那里甚至比在儿女身边更能找到乐子。
然而,经营者看透了年轻人,却读不懂老人的心。
老人要的真是这些么?他们不需要像年轻人一样在小花园里面三杯两盏淡酒之下的畅谈人生,也不需要像年轻人一样卿卿我我地相伴走进电影院。
他们要的是每天孙子回来跟他们说“爷爷奶奶,我今天学了一支舞,我跳给你看吧!” 或者等待儿子回到家和他们一起翻看老相册回忆陈年往事。
“你儿子今天来了没,我儿子昨天带着一大筐苹果过来耶。”
“我女儿明天要来看我,对了,最近怎么没看到你孙子过来。”
这样熟悉的对话在养老院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老人不会攀比”我儿子比你儿子有钱” ,而是“我儿子比你儿子来得多”。
他们哪有像年轻人那样浓的兴趣爱好呀,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每天和一帮非亲非故的老头老太太下围棋哪有什么意思,肯定不如面对着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儿女强。
再说,连年轻人都感叹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同事的排挤,朋友的背叛,上流阶层的鄙视让人感叹世态炎凉,抑郁症的患病率连年上升,自杀案件层出不穷。
试问一下,年轻人都对此招架不住,怎么能奢望自己的父母就能在这个鱼龙混杂的老人社会里如鱼得水呢?
难道没有有钱人家的老头老太太仗着子女的有钱有势打压其他老人吗,难道没有素质堪忧的老人随便出口伤人吗?我们怎敢确定爸妈不会是被欺凌的其中一个呢?
或许,社会上真有不需要儿女陪伴的父母。
但是,今天老王中风被拉去医院抢救,明天老李脑溢血被担架抬走了,老人每天都处在这种生离死别的周边环境之下,那种心境又会是怎样?
我们作为儿女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取有一天能实现财务自由,别亲手把我们的父母晚年的幸福断送在养老院里。
--end--
本文作者:阿漫
暖男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