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新事物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或多或少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比如最为常见的阅读习惯。记得我上高中时,那是,mp4风头正劲,很是流行,我们都是拿来看电影,同学则买来没日没夜的看小说,2个月不到的时间,被折磨的面目全非,再后来就是按键机,也经历着相同的命运,那时我对外界事物的变化,并不敏感,只是很好奇同学怎么会对屏幕上令人没有耐性的文字如此着迷。后来上大学后,自己也迷上了电子书,才明白那种着迷并不难理解。它有着比纸版书更大的优势:
1.能够及时获得新的内容。
2.花费更少。
3.携带更加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
于是乎,很多人都在大肆宣扬纸质版时代已经过去,甚至开始摒弃纸版书,如果看到有人还抱着一本厚厚的书在那里翻看,或是像我一样,每周都想去书店转转,坐下来看半天或是买几本回家看,同去的好友就会各种洗脑:生活节奏那么快,谁还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买回家也不看,浪费那钱干嘛,再说看书能让我变成富二代,还是好好"搬砖"买房买车吧,不然也可以买本那个亚马逊的kindle,看着多高大上……然后就是一堆抱怨,的确,他的有些话我没法反驳,因为我还没有达到他说的那种生活水平,我还要养家糊口,我还要努力奋斗,让自己发光发热,但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看一本书要强调它能不能立刻给我们带来各种收益,看一本书就一定要成为富二代,看一本书就一定要高大上,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看书就是看书,生活还要柴米油盐。所以生活没必要让自己总是看起来有所收获,我们没必要总是紧盯着"收益",你需要的是去行动,收获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
说实话,我甚至一度觉得是不是属于纸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醉心于手机电子书,我是省下了很多买书的钱,充分的利用了每个零碎的时间,看了很多本书。然而,我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的眼睛因为电子书的缘故,视力急剧下降,得不偿失;虽然我时刻都在利用每个零碎的时间,但读完一本书后脑袋却是空荡荡,很少有关于书籍的记忆,唯一的成就是我读完了这本书。
于我而言,时代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前所有的东西都要丢弃不要,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经验的主要渠道之一,我们应该怀着敬畏的情感。
读书是件严肃的事情,那是我们领会世界的主要渠道,而我们也需要明白,很多顿悟与深思,并不是靠碎片化的信息,别人的读书笔记也未必能够助我们快速的成长,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省力,那么我们迟早会也会在某一刻顿悟——原来我是那么的愚蠢和浪费人生。读书是接受知识的洗礼,也是我们深思自己的重要途径,而这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一个人手捧书本,自我留恋的情景。